楼市调控岂能玩眨眼游戏?

2012年02月24日 14:07   来源:中国网   王振峰

  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两会召开,在去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住房与通胀、收入分配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可一年过去了,住房议题依然还横亘在老百姓心头,“诸如房价、楼市调控、保障房”等还是“涛声依旧”。

  一 楼市调控像玩眨眼游戏?

  我们不得不说,地产商任志强是有政治智慧的人,“夜壶论”的发炮时间节点掐得好,把楼市调控话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需要时提出来,没用时靠边”,任志强把开发商引喻为“夜壶”,有人叫好,也有人指此“臭”味难闻。诚然,我们一直强调社会是多元的,也愿意去直面“不同见解”,接纳“不同见解”的人,毕竟看问题不能非“黑”即“白”。 任志强站在其代表的角度发表他的看法,当然别人也可与之交锋、辩驳。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有“接地气”,谁更能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利益,谁的支持就来得充足且厚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70城房价同比、环比数据已经摆在公众面前,虽不涨可也不咋跌。香港文汇报有报道指出,目前,内地开发商库存市值已达上万亿元,仅广州就有6万套,相当于一年的销售量。1月份,各开发商的销售业绩均相当惨淡。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月份保利地产、恒大、富力、雅居乐等内地10大标杆上市房企销售额合计仅为25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5.9%,环比去年12月也下降了35.8%。从这篇报道看,里面隐含一个疑问,“以降去存”方式为什么一时难以成为房地产商的考虑头寸?有没有地产商不愿意以价换量,籍翼政策放松、以时间换空间的博弈心态存在呢?

  潘石屹在他的微博里写道,“中央开始史上最严厉的调控,限购。一年多了,像玩眨眼游戏,谁先绷不住,谁输。” 楼市调控真的就是“玩眨眼睛”游戏吗?老潘的话也不无根据,且看一些媒体的版面上,什么“1月份销售面积大降,地产投资猛增”的相关报道并不少,你说人家开发商真的差钱吗?还有什么“房控一周年,投机投资性需求被挤出局”的标题格外醒目,似乎房地产调控已告捷,“弹冠相庆”之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如此种种,问题就摆出来了,我们的房地产调控动摇的基础在吗?房价合理回归了吗?保障房建设需不需要“确保”呢?

  对于楼市调控的意义,也无需多加评论,中央已多次宣示,经济工作全会文件也列得明明白白。“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让房价合理回归”,每一个字都声如洪钟,重如千钧。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料也会再次重申,因为无论是支持实体经济,抑或是发展方式的变革,以及公众的热盼,整个房市政策的基调都是不可变逆的。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房地产调控的复杂性与困难性。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旨在于确保“稳中有进”,房地产业除了自身景气外,也和钢铁、建筑机械、水泥等具有比较密切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地方财政压力。有几个学者认为,假如房价大幅度下沉,,速度和持续时间过于猛烈,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压力。可另一方面,假如房价没有“合理”降低,“半途而废”而轻易放松调控,政府公信力在民众心中难免大打折口,之前的一切努力也将冲销无存。

  过去一年多,以住建部为主等部门推出的“限购、限贷、限价”的楼控政策,确实有点“以堵治房”的意味,这种迫不得已的行政性干预手段,其核心无疑指向打击投机性购房,此间也难免对改善性需求和刚需购房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稳定基本调控政策的同时,如何找到一条均衡房价、合理需求者等都妥适的楼市调控稳中求“进”之路,极有可能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事实上,没有哪个负责任的政府可以对过度膨胀的房市泡沫熟视无睹、置之不理的。相比于日本当年严苛的打房举措,我们当下的这一点措施还是平顺了许多,“仁慈”得很!

  二 确保保障房建设,钱呢?

  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在京与各省市政府(包括计划单列市)签订了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书,其中确定工程总指标为700万套以上,并将竣工指标列为500万套。

  管理层最近也对扩大公积金援建保障房试点、保障房分配及廉租房配置租赁操作规程等相关问题作出部署。

  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1、廉价房和廉租房在安居工程的占比多少问题。新加坡、香港更着力于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满足了许多低收入民众的住家需求。

  而要推行廉租房,须有地方财力的保证和承负能力,毕竟廉租房的建设资金回笼较长。

  2、保障房建设的钱从哪里来?筹划工程建设资金是当下难度不小的问题。按估算得出,假以全部完工口径计算,去年开建的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总投资约为1.3万亿至1.4万亿间;而2011年开工项目约有600万套要转结至今年来完成,再加上本年的目标任务,整体资金是很庞大的,其需求远超上一年度。

  除中央政府财政预算划拨之外,地方政府也要相应拿出土地出让的10%,剩下的不外来自二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者,此外就得靠地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啦!

  地方政府筹划资金渠道无非在商业银行、发行地方债、吸纳诸如地产业界和企业法人投资等。那么,利益如何让渡,赋予其空间和幅度能有多大,吸引力几何,举债又以何偿付?此外,公众担忧的筹划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开、公正、合法,会不会造成新的腐败现象?还有,当前社会银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如此大的资金运作,货币信贷环境有没有量松的可能?

  最后,由于此前发生地产开发事涉不少地方要员的腐败案件,加上发展实体经济的呼声愈加强烈,不少学者发出国民经济“去房地产化”的声音,房地产产业该不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这个话题热度也是不小。舆论也一直在关注房地产税何时大范围推出,国土部新修闲置土地管理办法下文如何?

  三 松绑调控请弯腰问民:这样好不好?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民生第一,百姓优先;政策的阳光应该普照每一处田间地头、街头巷陌。关于房地产问题,无论是网络、媒体舆论,还是来自民间,呼声不可谓不强烈,他们的愿望也不应该永远停留于仰望呀!

  我们由衷地希望个别地方,当你们出台各种“特色”的放松“小动作”时,当你们不断挑战容忍的底线时,你们是不是也该弯下腰,问问你们的市民:这样好不好?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