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应多些温情和谐

2012年02月17日 11: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侯严峰
    但凡管理规范的网站,对网友跟帖或发表言论都有文明用语提示。这不仅符合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净化网络媒体“语言交际”的实际措施。然而,眼下登录一些商业娱乐网站,不少污言秽语扎人眼眸;用“山寨”英文或汉语拼音拼凑的符号,隐晦地表露着写作者心理的异态。

    岂止网上“语言交际”混乱,一些地摊杂刊小报为夺人眼球,不顾礼义廉耻,充斥着暴力惊悚之语,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气势”。

    岂止杂刊小报,一些电视媒体也常见有违社会文明的语言。一些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为“彰显”人物“个性”,把“国骂”挂在嘴边的现象,恐怕大家再熟悉不过。尽管有的“国骂”羞于在字幕上写明,然而“误人子女”、甚至“误人父母”的结果却是不争的现实。

    岂止媒体,一些张扬于街市的“城市语言”也蒙上了污垢。在一座城市,警方一句“飞车盗抢,当场击毙”的标语口号,惹得市民以及埠外议论纷纷。有识之士指出,宣传法制必须自觉遵守法制,倡导社会和谐。张挂于闹市的宣传标语,作为单向的“语言交际”,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体现。即使为了集中整治城市秩序,也大可不必搞得杀气腾腾,闹得人心惶惶。

    中国的汉语言传承演进数千年,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博大精深。温情和谐应当是“语言交际”的常态,动辄“警告”“严禁”,不仅显得语言贫乏,也不利于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就拿城市绿地保护来说,过去常见的是“严禁践踏”“违者罚款”等警示性语言。现如今,“足下留青”“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青”等温情语言,早已成为众多城镇的劝诫用语,不仅有效保护了城市绿地,而且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市民性情。再拿交通法规宣传来说,一句“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不也打动了许多平时习惯“喝两口”的行车人?

    “语言交际”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需要净化,需要和谐。道理很简单: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和谐的社会中,“语言文化”的纯净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取向。比如,一些住宅区的输变电设备上,“高压危险,电死不管”的警示语竟赫然于上;一些基层计划生育部门为了动员育龄夫妇结扎,“宣传口号”也同样令人惊心动魄:“横下一条心,切断‘两根筋’”。其实,如果用“高压危险,珍惜生命”“少生快富,利国利民”等文明语言来教育和影响群众,更能使人感受温情,心悦诚服。

    有专家指出,语言交际应遵循“诚意原则、文化原则、平和原则、准确原则”。我国地域辽阔,“语言交际”的底蕴、风格和传承也不尽相同。然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一个社会自我表达的文化形态,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外在反映和表现。用语不合逻辑或法律规范,就可能造成“语言暴力”,造成对人们的心理伤害。说到底,“语言交际”就是一个地方和社会情趣、情操、情感的文化体现。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我们的“语言交际”多一些温情和谐,少一些丑陋糟粕。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