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的“伟大”能否复制

2012年02月17日 06: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姜伯静

  据《纽约邮报》报道,红遍NBA的华裔后卫林书豪已成为纽约的传奇人物。白宫发言人杰-卡尼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时称,林书豪的励志故事已引起总统奥巴马的注意,“他对林书豪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我知道奥巴马已经看过林书豪的比赛了,而且他也这么说。”(中新网2月16日)

  奥巴马称赞林书豪的经历是个“伟大的故事”,这并不夸张,这确实是一个“小破孩”变成白马王子的典型故事。无论林书豪今后的发展如何,至少在2012年2月,其故事称得上“伟大”。这个“伟大”不单单有励志意义,它也有体育科学和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启发。除了肤色、血缘和身体机理特点外,林书豪与中国已经没有太大直接关系,但我们依然应该思考:林书豪的“伟大”能否在中国复制?

  我们的竞技体育虽能在奥运会上屡创佳绩,在一些项目上还能保持绝对优势,但那绝大部分是举国体制的“功劳”。一直以来我们都存在一个短板,即缺乏创造力。在最能表现创造力的体育运动如足球和篮球上,这个短板一览无余。在足球方面,我们产生过优秀的前锋如杨晨、郝海东等,也出现过强悍的后卫如范志毅、孙继海等,他们虽谈不上有多高国际地位,至少到欧洲联赛还是可以勉强打上主力的。但是,我们一直缺乏优秀的中场,而中场则是足球创造力、想象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的足球一直连亚洲都难以“冲出”。

  在篮球上,虽然身体素质的要素更加突出,我们也出现过姚明这样的“特例”,可因为没有一位优秀的控球后卫,我们的球队总是难以登上比世界第八更高的位置。而今天,作为一名纯正的控球后卫,林书豪的突然崛起应该给我们很大启示。

  从身体和天赋上看,姚明永远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个案”,我们虽然人多,可几十年出一个姚明就算幸运,如果将我们篮球运动的崛起寄托在姚明这样的运动员身上,就大错特错。林书豪这样的体型则在中国随处可见,他没有一览众人小的身高,没有力拔千斤的力量,没有风驰电掣的速度,这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体质特点。但是,看过林书豪的比赛,你会发现他并不突出的各方面素质综合在一起,竟无人能抵挡。他匀速的跑动、合适的力量和恰当的突破,让自己永远那么优雅,这让在力量、身高等方面远胜于林书豪的易建联都值得瞩目。

  可是,林书豪这样没有突出外在特点的球员在国内基本上难有出头之日,因为我们的选材标准一般都是“高大、威猛”。因此,很多运动员不惜以改变年龄来体现自己的“身体天赋”。然而,论高大威猛,即便美国职业篮球队中最羸弱的布鲁克斯们,也能与中国球员“比划”一下,中国球员能摆到哪里去?国内球员选拨甚至训练体制俨然是在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国人的特点是身体小巧、灵活性好,可以说,林书豪这样的“璞玉”我们应该有很多。但是,穆铁柱的传统和姚明的神话,让我们不愿意去发掘和雕琢林书豪这样的“璞玉,我们至多只能培养出易建联这样的人才。而更多的林书豪们,则可能被埋没。都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林书豪在哈佛的经历表明,在巨人林立的美国,他并没有被“另眼相看”,这就是体育文化的区别。所以,尽管中国人多,但我们在国内一时还找不到像林书豪这样一举成名的案例。

 

相关评论:

 

林书豪红得其时


林书豪是体教结合的“硕果”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