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壁垒不破,“分秒之争”难停

2012年02月16日 15:58   来源:工人日报   程莉莉
    “按秒收费”还是“按分钟收费”,看似无关大碍,实际却是电信业凭借垄断地位高收费引起消费者长期不满的冰山一角。不管是按分钟计费,还是难以取消的固话月租费、居高不下的上网费,都是这种垄断经营结出的果

    通话时长几秒钟,仍要支付1分钟的费用——2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剑指这项不合理的电信资费标准。文章称,哈尔滨市工商局近日启动“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公众以“万人晒出话费账单”作为响应。“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们准备将这次维权行动进行到底,监督电信企业修改电话计费标准。”哈尔滨市工商局态度坚决。

    哈尔滨市工商局的举动,让电信资费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再次引发论战,矛盾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按秒计费到底应不应该?二是哈尔滨市工商局有没有叫停电信按秒计费的权利?算不算越权执法?有媒体称,哈尔滨市工商局的言论有待商榷,认为其举动有不懂电信市场、不钻研消费者实际诉求的“无知”嫌疑,呼吁地方管理部门少一些“无知”与盲目,多一份调查与理性,先懂法、守法,然后再执法、执好法;某邮电报则指责哈尔滨市工商局无权擅自“叫停”电信收费,因为电信业的监督管理职责属于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各省区市由其派出机构——电信管理局进行监管。

    针对电信部门亮出的“尚方宝剑”《电信条例》,《人民日报》援引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观点称,工商局并非越权执法,而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行政执法,从法律角度看,法高于条例,而且并没有法律规定工商局不能监管电信领域当中的消费问题。

    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电话用户已经突破12亿,如果每个消费者多支出1元冤枉钱,电信部门就会发一笔高达12亿元的巨额之财。难以舍弃这么轻而易举就获得的利润不难理解,但一些专家动不动就拿“消费者利益”说事儿,有点难以自圆其说。比如,有专家称,按秒计费要改造设备,增加投入,结果就是成本上升,收费上涨,反而无益于消费者。言下之意,如果按秒收费后电话费上涨,可不要怪我没提醒。但让人不懂的是,为什么垄断企业每次成本上升的时候,就忘了自己已经攫取了多少利润,却总想着让消费者来埋单?这不乏几分威胁的话语中恰恰反映出垄断企业的霸道和消费者的弱势与无奈。

    “按秒收费”还是“按分钟收费”,看似无关大碍,实际却是电信业凭借垄断地位高收费引起消费者长期不满的冰山一角。为何没人提出出租车不该按公里收费,而应该改成按米收费?因为除了出租车,百姓还有其它选择。韩国、日本甚至按3分钟来计算通话费用,为什么没有引起争议?因为韩国、日本的通信支出在居民生活支出中所占比例极低。

    总的来说,消费者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谁也不会计较太多,但是,对于打电话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我们却别无选择,因为无论选择哪家电信运营商,都无法突破他们共同的壁垒:垄断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按分钟计费,还是难以取消的固话月租费、居高不下的上网费,都是这种垄断经营结出的果。

    近年来,在消费者一轮一轮的声讨中,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挤牙膏式”地降低着话费,比如实行单向收费、包月制、套餐制等,消费者得到了一定实惠,但是眼花缭乱的套餐品种,再加上捆绑一些可有可无的产品,往往让消费者不小心就掉进吸费的陷阱。如果电信企业真的能够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为何不直接降低电信资费,改变计费方式,何必再玩复杂的花样?

    哈尔滨市工商局这次底气十足的叫停活动,让消费者大呼痛快,自然戳痛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难免成为一些业内人士攻击的靶子。最终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而说到实质问题,垄断壁垒不破,类似“分秒之争”的争议难停。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