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6.6%的人感叹自己的饭局很多。受访者中,70后占36.6%,80后占28.9%,60后占21.9%。很多人感叹自己患上了“饭局焦虑症”。(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通过饭局来犒劳胃口并融合感情、交流近况,当然没啥可以指责的地方。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式饭局变得越来越疯狂,其间一些甚至变了味、走了样,要么成了一些人贪污腐败和拉帮结派的平台,要么成了互相炫耀、研习冷笑话和荤段子的契机。如果这样的饭局不断增多,不仅会助长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造成物质财富的极大浪费,还会导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际交往模式变得模糊不清。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更没有无缘无故飞来的饭局。许多中国式饭局的玄机不在饭而在局、不在吃而在设,充斥着太多的灰色乃至黑色因素,最后给设局者和入局者带来一种双向的负担。
中国式饭局越来越疯狂,其中又以公款吃喝或者说公务型饭局为最。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很多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是在饭局,就是在去饭局的路上”,“回家吃饭”早已变成一种奢望。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饭局应酬不用花自己的钱,白吃白不吃、吃了不白吃;二是公务员“能办事”,许多单位和个人有求于他们。不过,公权力来自民众权利的让渡,公务员仅仅是管理公共事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主体,理应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不能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把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当成非法交易的砝码。
多到泛滥的应酬饭局,既伤身体,又伤精神和心灵,还伤家庭和文化。要想医治“饭局焦虑症”、遏制中国式饭局的疯狂,固然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但当务之急是从公款吃喝“开刀”,让更多的公务人员“回家吃饭”,让他们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表率作用。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