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行业报捍卫行业利益是否天经地义

2012年02月14日 07: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于泽

  在中国,行业性报纸杂志并不稀奇,但旗帜鲜明地站在维护行业或曰利益集团利益,公然对抗消费者维权的,毕竟并不多见。比如某行业报去年底叫板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现在哈尔滨市工商局启动“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该报又跳出来反对,就明显站在行业或利益集团立场上。

  这件事,很容易给公众一种假像:行业性媒体维护行业利益,如果算不上天经地义,也是合情合理。邮电行业办一份自己的报纸,为行业利益鼓与呼,正是他们办报的初衷。即使是有关部门借助行业报纸宣传部门的政策理念,也符合公共政策公开博弈的原则。如此,公众只好“笑纳”行业报道存在的现实,宽容不同意见与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

  利益集团办一份自己的报纸,替自己的利益说话,我们的确没有理由横加干涉。但利益集团办报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由利益集团自己出钱,这样的报纸才能成为特定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和吹鼓手。对于这种报纸的立场,外人可以不认同,可以借助其他传媒予以反驳和批判,可以“用脚投票”拒绝订阅,却无权要求它关张。

  但该部报挂着“人民”的金字招牌,却站在行业或集团利益的立场上,与多数人的利益对垒。查该报在互联网上的自我描述,它具有“信息产业部主管,各大通信运营公司协办的办报新体制”。国家部委“主管”,意味着报纸具有“官属”性质;各大通信运营公司“协办”,意味着各大通信运营公司具有“新闻宣传”上的决策权。从通信运营公司“协办”的意义上说,报纸替它们说话很正常。但既然是 “官属”媒体,就不应偏离公共利益和主流价值观,否则报纸就应当与政府脱钩,成为民有民营的报纸。作为“主管”的政府部门也应当主动与相关媒体撇清界限,以避免被其过于偏狭的利益倾向性拉下水。

  应当承认,现在的部委尚未斩断与行业利益的关联,其主管报纸替行业利益代言不足为奇。但问题是,所谓“各大通信运营公司”都是国企,“全民”是其股东,他们“协办”的报纸维护行业利益没错,但站在股东的对立面,就大错特错了。电信巨头所谓“协办”报纸,大概免不了要出钱,但这些钱本是“全民”集资办企业的红利,拿来办报纸,报纸就应当替“全民”说话才成。专门替利益集团说话,就很不正常了。

  环顾世界,小众媒体也不是没有,但媒体的主流是大众化,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以美美国新闻记者协会职业伦理规范开篇明言:“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如果一些行业报把自己定位为“权威新闻机构”,却经常站在“真实”、“全面公平的叙述”、“启蒙公众”的反面,则完全与其自我期许不符。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