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故居”被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能否兼得?

2012年01月30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

    近日,有文保人士向媒体爆料称,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林故居”现已被拆。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情况属实。记者来到位于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林故居所在地,发现房子已经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门楼的屋顶只剩几根房梁,从门楼走进去后可见一片残砖烂瓦,门楼旁边的倒座房已全部被拆。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对于拆除事件,北京文物局局长表示并不知道梁林故居被拆一事,称目前考虑方案是复建梁林故居。

 

“梁林故居”被拆成一片废墟


    质疑:“梁林故居”为何会遭遇灭顶之灾?

    中国经济网网友 季建民:

    “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普查文物,然而它仍然摆脱不了被拆除的命运。一所建筑即使被有关部门列为普查文物,也不能获得异于普通建筑的保护作用,那么普查文物与普通建筑的区别又在哪里?

    普查文物在北京市文物局的“保护”之下,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保护“梁林故居”的措施一直胎死腹中,被拆迁的命运却接踵而至。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者,还在哪里表态并不知情。这样的“保护”意义又何在呢?


    分析:为了经济利益可以抛弃文化和道德

    中国经济网网友 知风:

    国家早已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处理文物保护与国家各部门、各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并通过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制止和防止人为的与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和损害,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梁林故居”之所以会在北京文物局并不知晓的情况下被拆,是因为发展经济的势头已经淹没了文化建设,在经济利益面前,“梁林故居”只不过是一幢民间危房,文化遗产的隐性价值和房地产开发的眼前利益相比,后者更符合相关部门的政绩需求。所以,拆除“梁林故居”如同重建“西门庆故里”一样,为了经济利益,可以抛弃文化和道德。


    建议: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中国经济网网友 程奎星:

    文物保护不只是文物保护单位的职责,对于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任何人、任何单位都没有权利剥夺我们后世子孙这种一旦失去别无拥有的精神陶冶和灵魂熏陶。

    “梁林故居”被拆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幡然醒悟,一座有发展潜力的城市首先就是一座有内涵和深度的城市,这是城市的魂魄,这也是确保城市发展不至于迷失自我的理智所在。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友向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的投稿,征稿邮箱:cepl#mail.ce.cn(#改为@)。

 

 

相关评论:

 

拆除梁林故居的“底气”何来?

“梁林故居”被拆折射出城市发展缺失理智

先拆除又复建名人故居就是一场闹剧

“维修性拆除”就是以维修之名拆除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