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传统拜年文化拒绝金钱暴力

2012年01月29日 08:08   来源:中国网   童克震

    这是一个经济主打社会,也是一个喧嚣浮躁社会,不少人都在财大气粗地浅踏着物资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比如压岁钱逐年攀升,轻则数十上百,多者成千上万,有的家庭孩子轻而易举年关就可混个“身价上万”;压岁钱经济风生水起。富人还可以“扛得起”,普通民众当然“扛不起”。而在这种压岁钱高筑的环境中,人们不得不倾家荡产来维持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延伸血脉亲情、朋友友情,制造者虚假的年关欢乐。一个年关竟然成了“年劫”,这个年过的还有欢乐意义么?

    把压岁钱当成“创收”本身就透支了压岁钱的灵魂。压岁钱的传统含义有两种,一种是当时给孩子点零花钱,让孩子买烟花、爆竹欢乐一回,也可以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等鼓励进步;另一种是驱凶避邪保平安,这种压岁钱既可以是亲戚给孩子的“碎银”,让孩子“悄悄珍藏”,也可以是家长偷偷放在孩子床腿下,用来驱除妖魔、保护平安、富贵。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恰恰说出了压岁钱不在多少在“灵魂”。人们老是惦记压岁钱多少,纯粹是理解错位。

    压岁钱在钱不在“魂”,极容易败坏社会风气。虽然社会拜金云雨潮起潮落,但在亲情领域内还没有彻底溃堤;许多富人在社会上财势压人、放荡不羁;在亲情面前怕引发“四面楚歌”而有所收敛。某些有钱人、虚伪者众亲面前以高额压岁钱显摆身价、讨要尊严,结果把“给不起”穷亲戚折腾的颜面扫地;三下五去二就把纯洁的亲情“链条”腐蚀的“铜锈斑斑”,不可避免放大“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社会悲凉,友情也就不再真情,亲情也就失去了血脉的本真,在得与失的算计放大中,社会风气还能不败坏么?

    压岁钱对孩子并不是“多多益善”,反而“危机四伏”。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懂得道德自律和法律坚守,极可能拿钱沉迷网络、游戏赌博、拉帮结派、巨额消费、好逸恶劳、违法乱纪等,好孩子极可能在压岁钱的鼓动中走向负面。压岁钱过多,对孩子具有大范围的“杀伤性”,表面看是“情深意重”,实际是给了一颗“危险炸弹”;压岁钱换来的尊严其实很廉价。从传统伦理和法律角度说,压岁钱权属孩子,如果父母当成“创收”拿走,压岁钱并没有给孩子欢乐和感恩,反而会学习父母变得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矮化父母的尊严和形象,今后还如何教育势如破竹呢?己身不正,难以正人,就是这个道理。

    压岁钱在压岁不再花钱。古时人们用最崭新的银钱给小辈压岁珍藏、纪念,有的压到数十年,有的压到一辈子,有的成了“传家宝”,一点“压岁钱”成为永恒的“感情链”,乡风民俗被压岁钱美德培养淳朴、友爱、温馨、和谐。而今,压岁钱在花钱不在压岁,还有压岁钱的意义么?压岁钱是美德传统,是年文化经典;物以稀为贵,方成经典,物以多为俗,何来经典?压岁钱成为“压人钱”,不能不是对压岁钱的不尊,不能不是破坏经典民俗的金钱暴力。

 

相关评论:

 

春节“变味”的四大表现


压岁钱该怎么花


春节“恐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