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网,对2908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92.4%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92.3%的人支持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个老话题了。之所以搞起这么一个调查,是因为有京版《廉政准则》之称的《北京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暂行规定》已于今年10月正式颁布施行,北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参加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时,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及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等有关事项。
这个京版的《廉政准则》已经实施一月有余,不知道效果如何?其实,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让全国人民看看首都北京是怎样公开官员财产的。这是一种绝佳的示范效应。全国学北京,向北京看齐,这种新风尚必然会让关乎国家存亡的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甚至出现新革命,全国人民都会皆大欢喜。
官员财产公开的意义人人心知肚明。做官前或者升职前,一个官员的财产几何;做官后或者升职后,这个官员的财产又有几何,无疑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这也是官德的重要体现之一。如果财产增长或者减少合情合理,就表明这个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是干净的,人民虽然不至于矫情地要感谢他,但是绝不会对他“另眼相待”,把他扔到路边冷落他。公务员嘛,你为人民服务了,人民用纳税养活了你,仅此而已。
话好说,理好讲,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官员在我们这里有个称号叫“官老爷”,他是高高在上的,他手里的权力常常具有生杀之重。历史上,做官就是来世一遭的终极目的,不光荣华富贵,还要光宗耀祖。这种历史惯性巨大,以至于“解放”六十多年了,“反封建”也快一百年了,到如今还有许多人忙忙碌碌就为做官而来。
然而,时代在变,飞速地变。比如,政治文明已经写在我们的政治制度之中。这一点,我们是发扬了“拿来主义”的。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优越性,全盘照搬肯定不对,但是汲取其先进的、文明的、向上的经验和做法却是理智和科学之举。不用说,官员财产公开就是西方政治文明的一个亮点,我们拿过来学习、改进再建设,完全是对的。
似乎这个“舶来品”到了我们这里水土不服。据报道,作为官员财产公开的重要步骤之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虽然在1987年就已经有人提出来,1994年又被列入立法规划,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新疆阿勒泰、江西黎川等地也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的实践,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仍未出台,没有实质性进展。
阻力在哪里?据称,当前反对尽快立法的观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金融实名制等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应该先建立配套制度;第二,官员财产申报制可能侵犯官员的隐私权。可是,在社会学家孙立平看来,配套制度只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久拖不决的一种借口,因为公开和舆论监督才是确保申报名副其实的基本保证。至于隐私问题,在公务人员的隐私权受到限制是世界惯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许多国家,财产申报是官员因其公职带来的法定义务,不但不会侵犯隐私权,反而应该主动、真实、及时地申报、公开。
所以,正应了那句古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官员财产公开,已经成为民心向背的一个“瓶颈”。不能再让官员的整体利益成为铁板一块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党内监督或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了,必须引入公众力量和社会力量,用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大大提高对既得利益的阻止能力。唯如此,多年来的反腐倡廉才会实至而名归。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