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市广丰县一村主任被指长期在外省包工程,将公章交由其父母保管,村民办事需要找其父母,并需送礼才可以。镇长俞立峰称村长是在外地一边做生意一边做计划生育工作。他表示当村干部就要自己先富起来,村干部平时收入低,出去赚点钱是可以理解的。(10月5日新华网)
村主任长期在外包工程,公章由年逾七旬的父母掌管,村民办事盖章必须“意思意思”才行,这固然有拿村公章换利益的嫌疑,并如有关专家所言,这种“空巢”村委会和公章管理的混乱,反映了当地基层权力监管的明显漏洞。这显然需要对当事村主任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应该考虑依法重新选举或罢免。
但对出现这种漏洞的根源,我们实在不该忽视。这一切,恰恰在于基层权力的薄弱,而且越薄弱越疏于管理,以致漏洞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最终造成基层权力私用,沦为个别人的“牟利工具”,以致让村民自治、村主任选举法、村主任职责等系列制度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当相关制度法规趋近于无,参选并当选村主任、拥有“村章”之后换利益,其实就与出外包工程或打工毫无二致了,它们不过都是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改善、提升的手段或渠道。这样,基层权力当然要步入困境,难以发挥作用。
这样的语境下,只从有关基层权力监管漏洞上找原因,寻求破解之道,难免要陷入“治标不治本”。一句话说,只对丰县这位村主任批评教育,并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从实质上讲,村主任毕竟仍属村民身份,他们创富的动机一致,永远不会改变,并且谁都难以阻止。当村民家庭不够富裕,自然就没有干好村主任工作的本分之心。尤其,此种现象恐怕也不止丰县这位村主任一人独有,料想在各地农村村级权力运作中,具有普遍性。
所以,扭转“‘村章’换利益”局面,必须做到治本或标本兼治,这只有从巩固并加强基层权力建设入手,从重视、发展“三农”,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入手。其前提,就是需要中心城市及县以上政府加强对农村项目投放和资金落实,不断寻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极,加速产业细化和转化,实现劳动力转移。这样做,才能让农业或农村“留住人”,不仅留住农村青壮劳力和生产能手,更能留住村主任,使得他们在农业和农村也能大展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抱负,体现价值,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上述愿景,就是加速并推进县级及以上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农业、农村广受城市及企业或其他产业、行业的带动与辐射,彻底缩小城乡差别。到那时,农业和农村一定“留得住人”,一定可以保证“地有人种、事有人管”,绝不会出现村委会“空巢”现象和基层权力监管上的种种漏洞。尤其,农业或农村“留住”的人,将一定不只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可以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