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简称全球基金)已确认于8月底解冻数亿美元对华援助资金,被冻结款项将恢复使用。但三个项目的援助资金都遭削减,削减幅度或将超过五成。中国疾控中心指出,中国所获款项是经过全球基金理事会批准同意的,大幅削减50%或80%“没有明确理由”,卫生部门将与全球基金秘书处继续协商。
去年11月,因认为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足且存在财务管理问题,全球基金冻结了该项目援华资金。今年5月,全球基金又冻结了结核病和疟疾防治两个项目的援华资金,涉及数亿美元。对此,卫生部门认为这是“没有明确理由”的找茬。全球基金秘书处官员亦不否认,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全球基金对中国的大力援助多次引发国际社会争议。应该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全球基金第四大受助国,当然会有一些非议,这是不难想象的,全球基金寻隙,减少对中国援助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完全排除。
尴尬的是,全球基金所指出的问题本身却并非妄言,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组织所获经费比例未达标;二是存在资金浪费和腐败问题,钱未能真正用到实处。根据与“全球基金”的协议,中国必须将得到的2.95亿美元抗击艾滋病拨款的35%,提供给基层非政府组织。但是“全球基金”的跟踪调查显示,中国政府向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拨款不足11%,更多领取款项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组织。
这一问题看似因为对社会组织的定义不同,本质却是民间社会组织在政府管制下非法化生存的普遍之痛。中国民间社会组织虽有上万家,却必须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才能登记注册,否则就是非法组织,当然得不到全球基金的资金援助。全球基金认为,草根民间组织应该是抗击艾滋病等疾病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可是我们的民间组织却向来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支持。这当然不是有意针对全球基金,而是从来如是的普遍现实。
一方面,真正的民间社会组织得不到援助资金,无法利用它们的特长有效开展公益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协议的要求,地方政府和疾控中心却在向民间组织提供经费时,采取“变通”策略——基层卫生部门编造了很多组织来拿钱,甚至有些公安部门也拿钱。当这些靠跟政府关系拿钱的虚假“民间社会组织”,拿走35%的全球基金援助资金,结果必然是浪费严重,腐败丛生,本该受益的艾滋病患者却迟迟得不到救助。
事实上,公益资金使用不透明腐败问题严重、民间社会组织得不到支持普遍发育不良,何尝不是掣肘整个中国公益事业的最大瓶颈呢?公众的捐款最后被“统筹”成政府第二税收,这几乎已成“大灾有大爱”的固定结局。如果说全球基金还有严格的跟踪审计和全程监督,没有背景没有精力的普通捐赠者,又该怎样来监管呢?假若公益资金更多情况下不能用到实处,不能让真正的弱者受益,公众怎么会有捐赠热情,中国的公益环境怎么能够改善?
我们期待,全球基金对华援助的暂时冻结和大幅削减,能够倒逼中国公益环境的改善,尽力建立起透明公益体系的同时,也大力支持民间社会组织的发育。政府部门充分放权,将更多的公益事业交给民间社会组织去做实做好,从而让中国式公益走向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