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制度约束才能缓解入学之忧

2011年09月02日 07:34   来源:齐鲁晚报   沙元森
    入学之忧年复一年,教育资源不均的现实也被业内人士不断老调重弹,现实真的强大到不可撼动吗?其实,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在资源不均衡的现实中先铲除权力制造的不公平,也并非不可能。主管部门不能坐等教育资源的均衡,而应该主动地想办法破解难题,缓解学生家长们的焦虑。 

    几乎每年的开学季都让很多家有新生的父母感到焦虑。在有着悠久重教传统的社会里,孩子的教育基本算是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子女能进入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甚至坐到一个好位置,不少家长各显神通,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打点关系。

    在异常激烈的人情竞争中,处于下风的愤愤不平,占得上风的也倍感疲惫,毕竟人情也是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而在被权力和金钱污染的校园里,如何培养孩子们公平竞争、自强自立的意识,也是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其实,学校教育对人生的成长能否起到家长预期的决定性作用大有可疑。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小学成绩不佳,中学厌学,大学没毕业,谁能说乔布斯是一个失败的人?当然,你也可以说乔布斯的传奇难以复制,平常人还得走平常路,别人的孩子进了好学校,我削尖了脑袋也得让孩子跟进,否则会“输在起跑线上”。学校之外的人情“暗战”虽不光彩,却可以理解,因为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关爱。

    人情竞争的主角虽然是满心焦虑的家长们,而根源却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果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根据义务教育的原则获得相等的资源,如果每一个班级都是学校悉心培养的“重点班”,家长即便想为孩子抢得一个超前的起跑点,也找不到机会。

    无奈历史形成的不公根深蒂固,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得到改变。凡公共产品,有稀缺必有竞争,无论是道德说教还是舆论谴责都不可能遏制这种竞争。尽管择校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原则,但现实条件仍不足以堵上这个口子。教育部门“就近入学”的原则,架不住“孟母三迁”式的执著,有钱的家庭跟着名校选房,不断地搬家,轻巧地化解了禁令。所以,一些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对非学区学生设立各种门槛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资源分配不均等的条件下,以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就是以财富多寡决定竞争胜负,事实上制造了对低收入家庭的不公。而最让人感到忧虑和气愤的则是权力制造的不公。择校原本也是有门槛的,比如名额、分数、钱数等,但是一些人凭借着所谓的“条子”迈过重重门槛,种种权力寻租加剧了择校竞争,不少家长的焦虑更像是“不患不均而患不公”。

    入学之忧年复一年,教育资源不均的现实也被业内人士不断老调重弹,现实真的强大到不可撼动吗?其实,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在资源不均衡的现实中先铲除权力制造的不公平,也并非不可能。择校既然不能杜绝,那么就应该用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择校的名额最终花落谁家,择校的费用流向何处,有没有用来填补区域之间的资源落差,一些官员有没有在其中以权谋私,这些都应该有制度规范并接受公众监督。

    面对家长们年复一年的非正常竞争,主管部门不能坐等教育资源的均衡,而应该主动想办法破解难题,缓解学生家长们的焦虑。

(责任编辑:王国信)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