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社会理性归依”

2011年02月11日 08:14   来源:燕赵晚报   毕晓哲

  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意见明确,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月10日新华网)

  客观而言,全国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实现完全“无门槛”进入,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算早。就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的性质而言,它们统属于社会文明的产物,所以,我国从过去的低廉收费和象征性收费,最终过渡到全面免费,这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向社会文明发展目标和塑造现代人文环境的靠拢。

  这一举措,不仅惠及社会公众,意义也尤为深远。我国有13亿人口,但据资料显示,我国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大国”,有很大一部分人群由于种种原因基本游离于书本的教示功能之外。但,一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举措,将一定程度上会改变部分人群远离书藉、远离文明成果的现实。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这必将从整体上提升全民素质。

  另一方面,一个“免费午餐”的提供,也将完全拆除诸多影响“阅读”和“受教育”的地位、身份樊篱。像杭州图书馆那样,乞丐者、拾荒者和市民们同在知识海洋徜徉的感人场景,也一定会越来越多。这无疑又是向真正的文明社会大步迈进的一个标志。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免费开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张“试纸”,其最具深远的意义还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标本”会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做出一个示范。这个示范的意义在于表明,政府向公众提供公益性产品责任的不可推卸性。这个有益探索或将引领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向公益性转变。我们也应期待,会有更多的公共场所和更多的公园、景区,能走向一条无障碍、无门槛向公众开放的道路。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