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傻笑和麻木当“幸福感”

2010年12月29日 07:23   来源:东北网   钱夙伟

  26日晚,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主办的“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20座城市获得了“幸福”殊荣。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调查与推选已是每年都搞的“盛事”,也每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财力,如今年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零点集团进行的调查,共完成30多万次独立入户调查,采集有效问卷样本24000份。全国共有178.9万人参与了报纸问卷调查,4500多万人次参与了网络调查。

  但如此投入,又有多少用处?所谓“对于人们充分认识改革成果、坚定改革信心具有积极意义,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界对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理解”,如此大而化之的理由,明显言过其实。

  或许是为了促使官员把建设幸福感城市当成施政的追求,但这首先应该与官员的绩效挂钩,换言之,在各项指标量化的同时,制订可操作的考核程序和办法,并切实纳入官员考评体系,如此压力,才会对幸福感城市的建设,起到实实在在的推进作用。

  如果以为“幸福感”可以表明老百姓对生活的满意度,则更为牵强。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既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幸福感”标准,又怎么可能有个市民都能接受的“幸福感”?实际上,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市民,收入颇丰的白领可能认同这个排名,而下岗失业的或许会对这个排名嗤之以鼻。

  当然,这样的排名应该以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依据,但是,“幸福感”实际上却是最不能以平均来统计的,作为一种感受,怎么均给他人?因此,譬如荣获“最高荣誉奖”的杭州,除非把为高房价折腾得苦不堪言的市民一律排除,如此殊荣之下的市民“幸福感”,就不是真实的。

  或许,这于某些部门和专家学者来说,这样的活动总能吸引眼球,产生轰动效应,而于评选对象,虽然是一个虚名,却是一张可以炫耀的“名片”,于领导更是一份政绩,因此双方都是皆大欢喜。

  但是,多少人从中受益,却是以花掉无数公家钞票为代价的。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推选中的“竞争”,是否助长了时下流行的弄虚作假的风气。因此,如果真的关心老百姓的“幸福感”,与其搞诸如此类华而不实劳命伤财的调查与推选,还不如多做一点让老百姓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的实事。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