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着面孔说教的小学读本只会让孩子痛苦

2010年11月21日 07:48   来源:红网   夏余才

  “先生,早。”“小朋友,早。”两句话,七个字,就是一本最近被拂开积尘重印后,热卖至脱销的一本语文老教材——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了。《开明国语课本》由一代大家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还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教材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在当时同类教科书中也是很新颖的做法。(11月19日《钱江晚报》)

  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言,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以成人观感为本位,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而丰子恺先生是“设身处地”的去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悲伤。这种“热爱”和“亲近”的态度,不由得拉近了成人与孩子的距离,进而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成人的世界。

  既然是小学生读本,自然有别于成人读本。小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或者说喜欢怎样的方式和不喜欢怎样的方式,如果这个问题首先都没有弄清楚,可见我们编写教材者编写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了。叶圣陶先生曾说,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提高孩子们的批判能力,就应该是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

  其实,随便拿一个具有童心和爱心的儿童读本,恐怕都要比我们的语文教材要好。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太具有说教性了,也太把自己当教材看待了。在某些人看来,一旦某个读本成为教材,就肩负了所谓的培养和教育的使命。而这种使命,则又难以避免的将读本变成了说教的工具。

  比如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着要求学生爱老师爱祖国等等的内容。当然,爱老师爱祖国并无不对,也是应该的。但作为教材总是摆出一副说教的嘴脸,就令人感到厌恶和痛苦了。孩子们在这种教育下,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也难怪,如今有很多小学生都出现厌学的情绪了。他们唯一有的,只是强硬的灌输。这种灌输,带给他们的只有悲伤,以至于有的小孩还产生了厌世的念头。

  叶圣陶先生所编写的老教材,就没有这些说教。他是将一些知识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其中,让学生们自己的领会和感悟的。“先生,早”和“小朋友,早”,一句简单的相互问候就很能说明问题。它们难道不比你直接的去要求小学生尊敬老师更有意义么?建立在这种平等之上的尊重,更使人能轻松的去接受和认识。无须你要求,他们便能渐渐地的意识到我们需要懂礼貌。

  而我们的教材,正如一个板着面孔说教的人,由于自身的不“热爱”和居高临下,也就必然使孩子们不去“亲近”它和无法“亲近”。对此,我们都有亲身体会。哪怕我们随便去读一本课外书,也比捧着我们的教材让人自在和快乐。所以,上课时看课外书者比比皆是,老师也永远阻止不了这种行为。这其中的原因,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