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县”?“傍大片、抢故里”恶习何时休

2010年10月05日 07:03   来源:红网   凯风

  作为张艺谋最新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外景地,湖北远安县有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一度传出,将山楂树公布为全县的“县树”,号召在全县广泛种植,进而将远安县改名为“山楂县”。(9月29日《瞭望东方周刊》)

  这边厢张家界还没从《阿凡达》的记忆里回过味来,先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随后又将新建的音乐厅命名为“哈利路亚音乐厅”;那边厢远安县就陷入了《山楂树之恋》的网中,官员别出心裁地发明“县树”一词倒也罢了,“山楂县”听起来怎么让人起了鸡皮疙瘩。

  倘说成名较晚、深知“养在深闺人未识”苦楚的张家界“冲冠一改为经济”,还能让人理解;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的远安县,竟然为了一部引起很大争议的电影放弃了2000多年的历史底蕴,让自身屈就于一个既无内涵也不高雅的水果名字,这是为了迎合广大民众对“山楂”的喜爱,还是故意降低文化品位呢?

  谁说文化被边缘了?!地方政府在此起彼伏的“造节运动”、“抢故里”运动、“傍大片”运动里,都对“文化”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甚至为了“文化”的独占权大打出手。可惜的是,没有地方政府真正将文化当文化看,在他们眼中,文化不仅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且是可以被抢来抢去的商品。

  不要以为当地民众就拥护官员改名、争抢故里的冲动,君不见,故里之争只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独角戏”,县城改名也不过是地方官员一时的“头脑发热”,与民众何干,与民生何干?谁不知道,文化成了经济的奴隶,也顺便成了地方官员“发财、升官”的凭借,一次浩大的改名或造节运动即使在短期带不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至少可以使这些弄出点“动静”的官员获得上级的亲睐。

  难道地方政府就剩下这么点能耐,不放正心思好好发展经济,偏偏学不想奋斗的年轻女郎“傍大款”,以为走上这条终南捷径就财源滚滚了,但是,别因一时的爽快而毁掉了整个青春,更别因为一时的改名让整个县城都落入舆论的嘲笑之中?

  “傍大片”、“抢故里”蔚然成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恶习。地方政府不仅不去反思,还给自己找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试问有几多地方是因为成为XX故里、改成XX名儿而将经济抬上去的呢?“傍大片”、“抢故里”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当下的人们以及子孙后代留下无数笑柄,这是无知还是自欺欺人呢?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