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绘制了“黑车分布图”,整治了2000多辆非法从事出租运营的车辆。交通部门为了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还对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区域性交通微循环不畅等问题,采取交通疏导措施。
治理各类“黑车”,是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民安全、打击违法行为的必要措施,需要重拳出击。“黑车”在某些时候似乎能解除人之所急,但其存在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很难保证乘客的安全。车况是否符合运行标准,驾车者会不会谋财害命、漫天要价,让乘客难以防范。
“黑车”大行其道,是“劣币淘汰良币”,会挤占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的正规出租车市场,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而不是个别市民所说的“没了黑车还真不方便”。无论从依法治市的角度看,还是从提供可靠安全的服务上来考量,治理“黑车”都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不能手软。
治理“黑车”,罚款、刑拘、没收车辆等各种手段都用过,但仍屡禁不绝。除运营者法治观念不强外,应当寻找还有哪些漏洞?
“黑车”出没,也说明公交系统有缺失,让不法运营者趁机钻了空子。“黑车”多的地方,往往是公交线路达不到或者公交车拥挤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黑车分布图”,实地考察究竟缺少哪些公共服务,搞清楚黑车在这里聚集的市场原因,进而考虑通过增加交通线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些,消除“黑车”的生存土壤。
一些“黑车司机”也想做正当、合法的生意,他们抱怨不是不想办运营执照,而是不给办,希望政府“改编”他们。上海一些地方用“招安”的方式来治理黑车,效果不错,或可借鉴。如果进一步降低出租车市场准入门槛,让市场去调节容纳量,就不仅能消除“黑车”,而且能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