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2日起,北京市实施错峰上下班新规,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扩容”81万。说错峰上下班是时下缓解交通拥堵的良策,可是,幼儿园和小学能错峰上下学吗?如不接轨,在班的家长怎么接送孩子?这就会产生新的问题。笔者由此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城市能不能分区域轮流过双休日?
记得在实施双休日制度之前,上班族每周只休息一天。那时,除了机关和事业单位是周日休息外,其他单位一律分区轮休。印象中,南京的玄武区是周一,建邺区是周二,白下区是周三,秦淮区是周四,栖霞区是周五,鼓楼区周六休息。当年之所以实施分区轮休制度,主要是为了缓解企业用电的压力。
现在除了夏季的高温日,其他时间用电基本上不成问题,为了照顾民意,再加上实施了双休日制度,分区轮休制也就渐渐消失了。要上班,大家一起去上班;要下班,大家一起去下班;要休息,大家一起去休息。上下班的时间大家相差不大,再加上庞大和混行的公交车、公务车、私家车的队伍,其间还夹塞着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等,在同一时间赶路,交通不拥堵才怪呢?
18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一座102米长的大桥上有一队士兵经过。当他们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过桥时,桥梁突然断裂,造成226名官兵和行人丧生。究其原因是共振造成的。因为大队士兵迈正步走的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一致,使桥的振动加强,当它的振幅达到最大以至超过桥梁的抗压力时,桥就断了。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俄罗斯和美国等地。鉴于成队士兵正步走过桥时容易造成桥的共振,所以,后来各国都规定大队人马过桥,要求一律便步、各走各的通过。
同样的一个道理,全城上百万的人在同一时间上下班,同一时间双休,不是也会产生像部队过大桥时的“共振”吗?这个共振的结果,就是让道路通行能力饱和,从而产生交通拥堵。不过,道路和桥梁有所不同,它不会垮塌,但是,它却会被堵死,让你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这也是有的人患“路怒症”的病根。
为了防止道路被“堵死”,我建议各地结合实际,对此进行协调,除了公共办事机构外,其他单位不妨实施分区轮休制。或许这是今后缓解交通拥堵的最佳方案之一,并且比架桥和拓宽道路省事得多。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