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百姓尊严,后有干部威信,唯有先制约权力膨胀,才能保障并扩大人民尊严
近日两则消息,让人看罢深有感慨。一则消息称,河南睢县对“茶杯门”事件作出处理,免去睢县城郊乡蒋友军乡长职务。此前,蒋友军因来访村民拿其茶杯喝水感到“受辱”,发生冲突后命令派出所将村民拘留。另一则消息称,辽宁省辽阳市检察院公务员王妍因其汽车被损坏直径约1厘米的漆片,便掌掴12岁女童。她已被停止工作,拘留15天并罚款1000元。
这是两则有关公职人员的丑闻,如此处理,人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严重伤害公职人员形象、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六旬老太讨说法,镇领导扬言“跳楼去五楼”;有网民影射性地批评几句地方政府,便遭遇跨省追捕……一些公职人员,威严越来越盛,犹如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说不得。但凡遭到“冒犯”,便竭力反击,远比干本职工作积极卖力得多。
冲冠一怒为“官威”。据蒋乡长自称,原计划把此村民关个三四天,被曝光后方觉骑虎难下,“放人等于认错”,遂欲对抗到底。为了个人面子,滥用公权遮丑,只能是越遮越丑,今日搞了个灰头土脸,不晓得哪还有丝毫面子与尊严可言?
剖析每一起类似事件,不难发现这种“官威”的根源,那就是角色的倒置。人民赋权给政府,要的是服务而不是欺侮;公职人员是公仆而不再是古代的“父母官”,这些都是现代政治的基本逻辑。但权力有着自我膨胀的本能,一旦不受约束,就难免遭滥用,滋生一些“霸气官”:颐指气使,耀武扬威。他们发雷言、说雷语、办雷事,往往是权力膨胀的结果。而解决方法之一是,加强监督,令领导干部切实认识到权力为人民所赋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并特别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些表述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但是人民政府的应有价值立场,也符合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先有百姓尊严,后有干部威信,唯有先制约权力膨胀,才能保障并扩大人民尊严。人民公仆不能先人民之尊严而扬威,任何公职人员,倘以无知与霸道逆此潮流,难免要自取其辱,落一个丢官、免职的下场。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