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网络问政”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03月01日 08:20   来源:红网   朱小猪

  2月27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并与网民长时间在线交流。

  随着全国网民数量刷新到3.84亿,网络问政渐渐成为时尚。云南省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湖南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例证。温家宝总理再次与网民在线交流,必然把网络问政推向新的高潮。

  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之所以取得广泛好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网络问政在目前的中国还是一件稀奇事,并没有成为常态。在Web2.0与3G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互联网政治”的侵袭。网络是问政的顺畅通道,一方面是政府问计于民、了解民意;另一方面是广大网民对政府及其“形象代表”——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提醒。

  要保证网络问政的常态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制度化。目前,在网络问政制度化方面,各地方政府都有所探索,却只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出来。把网络问政纳入到政府日常工作制度中去,纳入到人大政协的监督建议体系中去,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地方政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网络问政制度化需要避免一个误区,网络不能成为官员作秀的平台。因为网络问政的流行,一些官员便开始叶公好龙,在网上打造出一副亲民形象,却并没有真实的了解民情民意。虽然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4亿,但网民依然是少数,还有更多的人不懂上网,不会通过网络发表意见,不能因为网络问政就忽略了这部分人的意见和情况。

  归根结底,网络问政是执政的一种手段,是深入群众、了解民意的方法之一,它既是时代的潮流也能体现出权利的真诚,所以必须常态化、制度化。期待网络问政能够在这次两会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重视网络问政的同时,政府官员还不能忽略其他形式的执政手段,要去芜存菁,更大程度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