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奶粉何以又成“问题”

2010年02月02日 07:55   来源:新华网   瞿玉杰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30日召开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时要求,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出击,彻底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会议强调,各地要狠抓彻查任务落实,不留死角;加大追查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1月31日新华网)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问题奶粉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国产乳制品业也因此受到波及。正当奶制品行业在遭受重创之后全面复苏之际,没想到问题奶粉竟然又成了一个“问题”。据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披露,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

  问题奶粉又成“问题”,固然有生产企业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的因素作祟,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甚至是盲点。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后,在当时严管的态势之下,问题奶粉下架召回、企业库房就地封存一度开展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三鹿奶粉事件渐渐淡出公众视线,被封存的问题奶粉是否都按照有关规定被销毁却没有了下文。处于生产厂家与销售终端之间的那部分问题奶粉也仿佛被遗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问题奶粉重新进入市场。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管只有坚持事前监管、日常监督的基本原则,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然而,从一些食品安全监管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多是事后执法。这样的执法,治标尚不彻底,治本更是难。在这种执法语境下,问题奶粉卷土重来其实是食品安全监管恶性循环的缩影。

  对监管失职的公职人员问责过于“温柔”,也是问题奶粉重现市场的重要原因。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制售、添加三聚氰胺的商贩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笔者注意到,受问题奶粉事件牵连的官员,不是异地为官,就是“闪电”复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奶粉的卷土重来,暴露出问责制度仍有待改进。

  但愿这次的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能将问题奶粉彻底打死,还全国人民一个安全的食品市场。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