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必须勇于创新

2012年01月16日 08:47   来源:南方日报   徐印州
    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把“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作为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四项重点工作之首,体现了“把加快转型升级放在第一位”的战略思想,含义深远,意义重大,实际上也为今后一段时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刻理解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

    加快转型升级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之义,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务须深刻理解。

    转型升级需要大局观念。GDP的增长速度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是开展一场经济增长速度的竞赛。看待转型升级,必须有大局观念,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以民生为目的和依归。推动升级转型的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划清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实现转型升级是谋大局,不是维护既得利益,必须牢牢掌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这一基本原则,充分认识“双转移”的战略意义,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和可持续性。

    转型升级要有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要充分认识到经过较长时期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对低成本扩张的依赖,以及长期迅速增长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失衡,已经使原来比较粗放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第二是转型升级的严峻性。随着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因应全球经济大趋势随之而变,广东也必须顺应潮流再创新优势。第三是转型升级的艰巨性。既有的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转型升级意味着打破对既有要素配置的依赖,建立新的要素配置系统,需要更大的智慧与创新,需要不断地完善“双转移”长效机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转型升级必须敢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其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现在全省各地都在探索通过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的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方式和产业集聚方式与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不能照搬制造业的经验,必须敢于创新,寻求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新的发展模式。现代城市是服务业集聚的产物,服务业集聚与人口集聚密切相关。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区位选择,必须考虑目标区位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与发展必须和城市化进程相适应,不能直接套用开发工业园区的经验,不顾人口因素和城市化进程而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容易陷入盲目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开发不是跑马圈地,以创新意识培育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业的需求市场,是开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当务之急。

    科学决策,脚踏实地促转变

    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靠的是敏锐的眼光、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不能空想蛮干说大话。

    密切观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在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关键是自主知识产权。如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像发展传统产业那样主要靠模仿生产,一哄而上,难免像太阳能光伏、风能以及LED产业那样,出现产能过剩。

    要高度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强大,在三大产业间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取代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软化”。这种结构演进是一种进步,标志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但要警惕在“产业结构软化”过程中,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危险。技术进步往往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进步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保护实体产业的积极性,为实体产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不能见物不见人。广东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是文化产业大省,完全有条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向文化强省迈进。发展文化产业固然需要兴建演艺展播所需的楼堂馆所,但是更需要文化人,即一定规模的从事文化产业的职业队伍。文化属于软实力,文化产业从某种意义上属于智力产业,要素是人、是人的智力和创造力,以及普罗大众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所具有的文化艺术水准以及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度。在这支队伍中,除了需要一定规模的普通文化产业从业者之外,还需要名家、名流。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