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批次蒙牛纯牛奶被查出强致癌物了。很早就有个无奈的说法:“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科学扫盲”。果然,“黄曲霉毒素M1”这种普通人可能闻所未闻的名词,就又是以这种令人尴尬的方式走入了百姓的视野。
三鹿事件的爆发,使国内乳制品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其造成的创伤至今尚未完全平复。而随后接二连三发生的“特仑苏OMP”、“性早熟”、“中国乳业标准被大企业绑架”等事件,更是令国产乳制品广受质疑。而此次蒙牛“致癌门”无疑会雪上加霜,不仅会给涉事企业带来新的信任危机,甚至会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乃至食品行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据说,黄曲霉毒素M1超标的问题产品“都还没销售出去”。这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谁知道有多少消费者将稀里糊涂被戕害而不自知!可是,有一些问题却还是不得不问: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到底是从何而来?到底是哪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此次问题是由质检部门发现的,蒙牛自身的检测为何形同虚设?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解答,消费者就有理由怀疑蒙牛道歉的诚意和把好质量关的决心。
这种“问题奶”,怎么就没完没了了呢?中国有句古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本以为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严重问题之后,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都能痛定思痛、浴火重生,把质量和诚信放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重视。可万万没有想到,在相关企业信誓旦旦的“保证”和“承诺”声中,“黄曲霉毒素M1”这种神秘的物质却无情地跳出来给了消费者当头一棒。消费国产乳制品,竟然成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大冒险”。消费者在承受了一次次的伤害后,还有多少宽容可以付出?
要想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靠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监督和严厉的问责制度。蒙牛“致癌门”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只有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让违规者付出最沉重的代价,才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保护、才是对行业最好的呵护。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