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这是2011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传奇,再度印证了一个“不长记性、不辨是非”的市场。反正肯定还有人不知情“达芬奇事件”,反正还有“达芬奇”自己的燕舞莺歌铺垫,一切说不定都会逆转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今年7月,达芬奇家具被媒体曝光存在产地造假,原材料以次充好等问题。近日,达芬奇多地门店重开张。记者调查发现达芬奇总部家具价格依然昂贵,销售人员否认芬奇家具存在造假嫌疑。截止现在,多地消费者起诉达芬奇维权都未有结果。(1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达芬奇密码”尚未解开,达芬奇门店再度华丽登台。这个号称代理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品牌,一直都被看做是家具中的奢侈品牌,及至今年7月媒体的曝光,令其一下陷入了造假风波。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是7月13日下午3点达芬奇家具召开的发布会,总裁几度情绪激动,最终洒泪离场。没有提问、没有赔偿、没有真相,有的只是众声喧哗后一地鸡毛。可是,谁还记得达芬奇的眼泪呢?
“达芬奇”的余波,绝不在于货不对板的隐忧,它直接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如果“干净市场”来之不易,戕害消费者的苦果必然是失信情绪笼罩下的交易困难。诡异的是,一位消费者将从达芬奇公司购买的床和电视柜等家具送到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结果有3项不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电视柜使用的材料是密度板,并非实木,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面对此类结论,达芬奇竟然始终话语铿锵,问题是,从法律角度讲,“保税区一日游”究竟存在不存在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的违法嫌疑?有趣的是,沉寂了两个多月的达芬奇家居11月23日突然发布声明,称遭到媒体“虚假新闻”诬陷——执法不作为之恶,估计也就此般境地。二是对产业发展的误导,所谓来自海外的“高档家具”,其实就是真真正正的本地货,在海关仓库“一日出入境游”,就可以加价10倍——如果家具可以这样,电器呢?服装呢?洗化呢?……有人说,中国的高端市场,现在也没有人对做产品、做品质感兴趣了,而是热衷于新潮的品牌营销,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变换。如果“做品牌”成了“忽悠品牌”,如果此种经营之道成了“王道”,市场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也许达芬奇是比窦娥还要冤枉的,又或者消费者是指鹿为马的,一晃近半年的时光,“达芬奇事件”为何迟迟没有一个板上钉钉的结案陈词?质监部门在做什么?市场监管部门在做什么?消费者维权部门在做什么?——也许因为他们都很忙,于是给了“达芬奇”满血满命原地复活的时间。据说在达芬奇新店,30多万的餐桌和几十万的家具摆放得井然有序。店里的销售人员表示,达芬奇门店的生意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曝光事件而受到任何影响,相反价格比以往更坚挺。只能说,这是2011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传奇,再度印证了一个“不长记性、不辨是非”的市场。反正肯定还有人不知情“达芬奇事件”,反正还有“达芬奇”自己的燕舞莺歌铺垫,一切说不定都会逆转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