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投资热下,“伪鉴宝专家”自然有市场

2011年12月24日 10:10   来源:红网   刘义杰
    市民刘某起诉央视《鉴宝》节目专家毛晓沪,称花387万元从毛晓沪手里购得假宋代汝窑碗1只,要求其返还货款及损失596万元。法院驳回原告起诉,称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毛晓沪称鉴定专家之间存在争议,是否造假难以定论,原告所持官方鉴定书无法律效力。(12月23日《北京晨报》)
    
    曾经有网友总结央视《鉴宝》栏目中鉴宝专家的“撒手锏”,其中之一便是“你上过手吗”,意思就是当收藏者质疑专家们的鉴定结果,称自己的藏品和某某博物馆的一模一样时,鉴宝专家就会说这句话。博物馆的文物谁能用手拿过?面对这样的话语,收藏者自然理屈词穷。一句话两面分析,一者说明了文物鉴定很难有客观的标准;二者也说明了专家很多的鉴定也是一家之言。
    
    标准难以确定,专家往往会有一家之言,那么,如果有人在其中冒充专家骗取公众信任也就在所难免了。市民刘某起诉央视《鉴宝》节目专家毛晓沪,也不过是文物鉴定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罢了。文物原本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这就表明了文物本来难以用金钱衡量,如今随着收藏热,文物已经偏离其本身价值,成为金钱的牺牲品。据媒体报道,2011年国内春拍引来上亿人关注,成交额高达428亿元;荧屏上的“鉴宝热”也高烧不退,目前全国鉴宝类节目有近20个,“鉴宝专家”比走秀明星还忙。
    
    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之下,有人坑蒙拐骗从中捞取钱财实际难以避免,例如,“金缕玉衣骗贷案”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从银行骗贷6亿多元。而谢根荣托人自制的“金缕玉衣”,被包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专家鉴定为价值24亿元,正是有了这个“宝物”,银行放贷才更为“放心”。5位顶级专家当时竟“隔着玻璃估价”,谢根荣给了专家几十万元的评估费。其中乱象可见一斑。
    
    面对这样的乱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就是一种必然。对此,有人说,《文物保护法》中并未规定文物鉴定过程中哪个环节应负有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加之我国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才让一些无良人员钻了空子。但话并不能说绝对,比如我国刑法中就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这样就是说,就算真的出台一部相关法律,也未必就能管住这些鉴宝专家。为什么?高额利益面前,自然有冒险者。
    
    其实,对于这一点,收藏家马未都前几天在其博客上写道,其在收藏栏目中为什么从来不谈文物价格,“我一直认为跟全国观众谈古董价钱有蛊惑之嫌,别说几千万上亿的古董,就是几万十几万的有多少人可以买回家当摆设?……全世界给古董估价基本上都是瞎掰……简单判定方法,你让估价的专家们用他估价的一半买,你看他买不买?”这话一语中的,实际上,文化比价钱对民族重要得多。而最近的文物热恰恰违背了文物的文化属性,这种盲目的文物投资热不消除,那么满嘴跑火车的鉴宝专家们就自然会有市场。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