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与司法部门,这么善解“企意”,替厂家操心,已经让人清晰地看出,在这起环境受污事件中,贪婪的已经不仅仅是这家龙头企业,而是相关公共机构。一旦这些公共机构被经济利益绑架,这些公共职能部门便显示出自己的失职与无能。
中华环保联合会是环保部下属的社团组织,凭此身份,该联合会法律中心督察诉讼部的调查人员前往黑龙江省环保厅,调取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以下简称哈药)的环评报告。调查人员在环保厅等了20多分钟,结果是:“环评处的人都出去开会了”。这样的尴尬已非首次,他们借用当地污染受害者的话说,调查哈药污染难就难在“哈药早已绑架了政府”。(12月1日《法制日报》)
如今看来,今年6月11日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和该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专程到京在媒体上的公开承诺与道歉,不仅承诺未兑现,而且道歉的诚意不足。多年来,附近哈市居民一直受这种污染的侵扰。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硫化氢气体超标竟高至1150倍,恶臭难闻。除去接受大量广告费的媒体外,舆论在这次上市公司涉污问题上,选择了持续地、多角度地、深度地追踪关注、评论。加之信息的快捷传播,使消费者越来越具慧眼,他们更加明白,谁的身上流失了道德之血、责任之液,谁的产品就会面对他们转身而去的冷漠背影。
承诺和道歉者在电视上曾公开表示,将跟进环保措施,接受应有的惩罚,赔偿市民损失。既然现在没法督促承诺者兑现这一承诺,作为当地环保监管机构,那就想办法拒绝见人吧,哪怕是作为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自家人”。没有出于一番真心实意的悔意,没有道德与责任之血流失数年后又瞬间回流至筋脉中的灵魂觉醒,想要改掉不排污的恶习,想要赔偿受污者的损失,谈何容易。难怪当地曾有一名法官对申请立案的市民说,“要是给你立案,将来哈药总厂不得赔死啊?”
当地政府与司法部门,这么善解“企意”,替厂家操心,已经让人清晰地看出,在这起环境受污事件中,贪婪的已经不仅仅是这家龙头企业,而是相关公共机构。一旦这些公共机构被经济利益绑架,这些公共职能部门便显示出自己的失职与无能。这才有黑龙江省环保厅多次告诉调查人员,“哈药的环评报告找不到了”。这并非环评报告找不到,而是他们被企业所绑架后不得不让自己和这些环评报告一道玩起了“失踪游戏”。
实际上,哈药多年污染环境的镜头曝光后,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大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道德缺失问题,而是一种公开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是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同演“猫鼠同眠”闹剧的渎职行为。少数股东用获取超额利润的办法去破坏环境之后,即便是道一百次歉,恐也于事无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国际惯例,尽快依法启动相关彻查、究责体系,追查谁是哈药多年排污未被叫停、未得到法律惩处的那把遮阳伞,严厉追究这起环境污染事件的所有责任人,并依法对当地居民进行最大限度的经济赔偿。
惟有这样,才能震慑一切调戏民意的伪承诺、假道歉,防止新的污染黑手伸向我们的所余不多的生命之河。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