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扶贫标准“略高于国际标准”值得商榷

2011年12月01日 07:07   来源:红网   柏文学
    党国英认为:现在国际贫困标准是每天1美元,每年360多美元。按照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300元跟国际上每天1美元的标准差不多。但考虑到人民币可能被低估,以购买力评价来跟国际比较的话,2300元的标准实际上略高于国际标准。(11月30日《新京报》)

    事实上,新扶贫标准“略高于国际标准”的观点,很值得商榷。

    联合国粮农组织人权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所定的极端贫困标准线,是每人每日消费1美元。我们的新扶贫标准针对的是贫困线。“极端贫困标准”和“贫困标准”是不是相同的概念呢?或者说,我国的“扶贫标准”是不是仅仅着眼于“极端贫困标准”呢?再说每年2300元,按照11月29日汇率,折合361.36美元,日均0.99美元,还是不足1美元。同时注意,联合国的1美元是指每人每日消费额,我们的贫困户2300元真的敢于全部消费一文不留吗?如果不敢,那么每天的消费更不足1美元。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可能被低估”了吗?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外向出口型经济,导致外汇储备巨额增加。不久前,已经发生外汇储备减少的现象,所以温家宝总理提醒,人民币对美元有贬值预期。这样,日均0.99美元不能持续保证下去,颇有下降预期。换言之,我们的新扶贫标准对于联合国极端贫困标准的接轨,也是岌岌可危的。继而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施的扶贫标准,是每人每天2美元,而不是向低看齐,刻板地施行每人每天1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贫困线标准在被调查的75个国家中是最低的。

    有人提议说,我国的新扶贫标准应当进一步提高,以便接近世界银行1.25美元的标准。可是殊不知世界银行有两条贫困线:一条是贫困线,用于小康社会,标准是每人每日收入2美元;另一条是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用于黑非洲等二十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标准是每人每日收入1.25美元。可见即使把扶贫新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日1.25美元,那也只是达到世界银行的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而不是贫困线。即使遵循扶贫标准向最低处看齐的思维习惯,算作世界最贫穷国家,落实1.25美元极端贫困线世界银行标准,目前还欠缺25%的巨大可填充空间。

    贫困线是活命线,是生命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最低洼处的民生。民生无小事,扶贫非小事,扶贫标准非小事。这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决定把原先的扶贫标准提高92%,提高幅度之大,值得欣喜。然而大幅度提高后,依然没有达到国际扶贫标准,更没有接轨国际扶贫标准的惯例,值得忧虑。希望拥有更丰富信息资源的专家们,按照客观事实对新扶贫标准做实事求是的评价,促进扶贫工作向更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向迈步。说白了,这次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线,是偿还久被拖延的旧账。实际上,旧账是偿还不了的,准确说应是,可以少欠新帐了。

    扶贫标准长期低下有多种原因。专家们说到政治考量,提高标准后,显露出来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与联合国减少贫困人口的要求差之更远。且不说这种鸵鸟作法伤害民生,其实还有重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没有大幅增加资金投入扶贫的意向和安排,更值得斟酌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国民财富分配失衡,劳动者收入严重偏低,中低收入群体庞大,也压制着扶贫标准的上行之路。温家宝总理曾经公开表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其实按照国际惯例标准,会有2.5亿贫困人口。实际贫困人口有多少,不以扶贫标准为转移。

    想通了就会明白,扶贫标准和贫困人口数量,都和国家伦理水平成正比。贫困人口多,表明国家扶贫力度大。美国的贫困人口占比远远超过我国,并不代表美国人真的比我们更贫困。所以贫困人口多,是不是耻辱,要看扶贫标准如何。如果扶贫标准太低,看起来贫困人口少,但是掩藏着的贫困却很多,反而是社会的耻辱。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