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再掩耳“遮”民企“苦税”之声

2011年11月22日 09:40   来源:中国网   王艳春
    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联合发布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除了成本上升、企业融资难等老问题外,民营企业家还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较重。(11月21日《人民日报》)

    在目前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哀鸿”处境从媒体所报道的民间高利贷猖獗,温州等地不少老板因资不抵债“跑路”便可见一斑。所以,中小企业主普遍感觉“税负重”的这一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不过,当看到竟有35.5%的民营企业家表示“如重新选择不愿再做企业经营者”时,仍然为“税苦”高压下民营企业主们如此强烈的乏力感而震惊。

    民营企业家“不堪税苦”的同时,央企的红利却在节节攀升,在国资委一年一度的报告中还对央企普遍盈利充满雀跃。强烈的反差,刺痛了身为市场经济“鲶鱼”的民营企业主们,他们的企业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就业问题。弱小的身量却发挥着巨大的能量,私有部门自负盈亏,不耗费公帑,吃的是自己种的草,挤出的却是泽被全社会的“奶”。这样的效率和质量兼备的“健将”,缘何却不被政府这个“妈”所亲睐,难道真的央企就是嫡生子,私企就是爹不疼妈不爱的“庶出”?

    本来银行限贷是整个宏观调控的一个必要环节,每个企业在借贷的机会公平上应该都处于同等的位置,现实却是,央企、私企双重标准。央企的资金链出了问题,银行赶紧救火,贷款利率和宽限度都好商量,而到了私企,仍其在生死边缘挣扎,也要收紧“惜贷”的口子。于是不少私企不得不转而寻求民间金融贷款的帮助,以致“不合法”的地下钱庄越来越多,国有银行的钱却选择性地不借给“私企”。

    民营企业贷款难和赋税重实乃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贷款难表面是上是因为不相信你的“还贷能力”,就是说在信级上给你“打低分”,实则是因为他不愿意过多的钱流入私有部门,这种勒紧你“命根子”的做法就相当于掐住了民营企业的咽喉。赋税重就相当于你在政策资源更少的情况下,还必须有更多的“利润上缴”,让你即便节衣缩食,也难以长大长壮。如此“限其源截其利”,前后夹逼,民营企业自然只能乖乖就范,变得“永远在发育却永远瘦小”。

    民企的“庶出”情绪就是在这种内外有别的“歧视规制”下慢慢膨胀,那些最终不得不跑路,或者说因背负巨额高利贷而自缢的企业家们就是这种“庶出”情绪恶化后的绝望蔓延和发作。《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相当于将这种隐藏于民营企业家们心中的忧虑、压抑甚或牢骚疏导出来,让人们知晓他们的“难言之隐”,尽管是通过测量表,可是民营企业家的心声至少得以在公共渠道中被呈现,也是在暗示相关部门不能再任由此种“叫税苦不迭”的悲观情绪持续下去了。

    民营企业家的税苦这几年主流非主流的经济学者们都在“强调”,所以它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今民建委领衔的调查相当于从严谨的数据和访谈中把那种“苦楚景象”生动化,让政府不可再掩耳盗铃般忽视民营企业主的压力和苦闷。名营企业“税苦”不是“狼来了”的杞忧,而是关乎千千万万人生活就业乃至社会稳定的经济“症结”,它亟待被纾解。

    目前高层已授意政府要克制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并且在强化调控的同时,要结构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这显然是利好消息,可是,即便此一时能贷回款,解燃眉之急,然而“税负持重”却由来已久,该如何减负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既已开“源”,还应放手鼓励民营企业成长,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节制权力对私有部门的指手画脚,并且应尽快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主的意见基础上“减轻税赋”。藏富于民,维持国库基本吃饱,才是一个民主、自由、法治社会应有的根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