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垄断之争实质是利益之争

2011年11月12日 06:58   来源:广州日报   李龙
    11月9日,央视曝出国家发改委正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宽带接入问题的反垄断调查。昨天,《人民邮电报》在头版以“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为题,对央视的报道予以批驳,直指央视报道“完全是片面之词,错误百出,与事实严重不符”。

    这篇反击文章既有对央视“有理有据”的驳斥,也充满着替两大行业巨头喊冤的味道:电信行业这些年一直在改革,这些年资费一直在下降,为中国经济发展、解决国内通胀出了力,凭什么拿最好的行业来开刀?更值得关注的是,文章还很技巧地“引用”了通信员工的微博:“我好想哭啊,我只能装一家的有线电视、用一家的电、使一家的煤气、以别人商量好的价格加两家的油,价格一天天飞涨的时候,没有人说垄断;当有一种业务几家运营商比着提速、比着降价的时候,却有人说,你垄断了。”可谓不失时机地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一份举报信——在有线电视、电、煤气、石油领域,才存在着真正的垄断。

    姑且不论电信行业是否称得上是“最好的行业”,《人民邮电报》“炮轰”央视,至少可引起两方面的反思:一方面折射了垄断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固,即便已进入了国家发改委的调查程序,也要替自己的垄断身份竭力辩护;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反垄断重重阻力,一旦触及到垄断集团的切身利益,必然会引来各方的“反弹”,这也预示着反垄断任重而道远。

    其实,垄断就是垄断,没有“最垄断”与“次垄断”之分。不管央视报道初衷如何,也不论这篇“驳文”如何“言之有据”,都抹杀不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已明确表示,这两家电信公司宽带业务占全国的90%,已形成垄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对此启动了调查。这已经表明,对电信、联通的垄断行为,已不再是一个猜测,而是进入了实质性调查阶段。

    事实上,垄断者不承认自己是垄断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在回应垄断指责时曾说过:中国石化不存在“高额垄断利润”,因而从理论上说公司就不存在垄断。而且中国石化在国际市场油价远高于国内的情况下,先后组织大量进口,为此承担了巨额的价差损失。如果说这也是垄断,试问有谁愿意这样赔着钱去垄断?

    垄断者不敢、不愿承认自己的垄断地位,无非是想继续分享垄断市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而一个不充分竞争的市场,不但不利于企业的真正成长,滋生“服务差、高收费”的“垄断病”,而且还直接损害公众利益。如不久前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第71位,但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只有破除垄断,才能改良我们的“经济体质”。

    破除垄断,《反垄断法》是一大利器,然而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这把利器并未起到应有作用。此次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启动反垄断调查,第一次将反垄断矛头指向大型垄断国企,自然值得关注,遇到“反弹”也在所难免。此事能否为反垄断开个好头,并借机对其他垄断行业“敲山震虎”,不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