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海嘉定区一处楼盘因大幅下调房价,引发已购房业主不满。上百名业主包围售楼处,售楼处内部一片狼藉。部分业主称由于降价,房子还没入住已经损失了数十万,接近总房价的三分之一。部分业主还声称房产商的降价行为系“价格欺诈”。(10月24日上海《青年报》)
随着楼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这一轮降价风波或许刚刚拉开大幕。显然,降价风波让楼市调控陷入尴尬境地,不降价公众不满意,降价则部分前期买房的业主不满意。
尽管业主们“包围”售楼处不是一种理性行为——只想享受房价上涨收益,不想承担房价下跌风险,缺乏契约精神,但我们要看到,这不完全是业主们的错。一方面是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尽到稳定房价的责任,房价大起大落造成降价风波;另一方面,某些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不负责任,私下承诺或保证房价不跌。
按理说,在楼市泡沫威胁宏观经济安全、影响公民居住权益实现的大背景下,房价需要下降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但如果各种降价风波愈演愈烈,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不排除宏观调控力度可能有所减弱。无疑,如何权衡房价下降的利与弊,准确地说,如何消除房价下降的副作用,对监管部门而言是一种考验。
在如何平息降价风波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司法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终化解矛盾的路径。据报道,新一轮的退房潮在上海、南京、杭州甚至太仓等长三角城市大规模爆发,仅10月8日至18日的10天,杭州就有20起退房事件。面对即将到来的楼市降价潮、退房潮,司法机关显然要早做公正审理退房纠纷的准备。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