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为保住在全球金融与产业分工领域的顶层地位,继续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美国经常交替运用金融与贸易手段来打压主要竞争对手的现实挑战。如今,充当主要掠夺工具的金融业因受危机冲击而获益能力相对衰退时,美国紧咬人民币汇率不放,其实就是多年来竞争策略的自然延伸。
其实,国际经济关系从来都不局限于经济视角。谁都知道,日本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层级要远远高于中国,但当日本在实体产业领域的发展威胁到美国现有地位时,美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金融铡刀。1985年的一纸“广场协议”就夺去了日本的汇率主导权。
26年后,美国把全球主要经济竞争对手换成了中国。因为在其看来,与25年前相比,中国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与威胁相较日本似乎更大
但是,今日中国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要比当年的日本差得多。26年前,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与美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领域还超过了美国。而且日本数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可观的年收益大大增强了日本金融体系修复的能力。反观中国,尽管经济规模即将迈上5万亿美元台阶,但经济中最核心的产业,不少已被外资所控制。表面强大的中国银行业是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前提下获得暂时性优势的。而一旦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因为人民币汇率被绑架而失去在金融贸易和制造业领域“补课”的机会,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力来建立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更有可能错过追赶金融主导国的“时间窗口”,进而失去成为一流经济与金融强国的基础性条件。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