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9月中旬公安部公布破获跨省地沟油大案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0月11日透露,目前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有关部门还在继续研究论证,将再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法,协同攻关。(10月13日《新京报》)
地沟油是不法分子的“智慧产品”,将来自餐厨垃圾进行加工与提炼,经过物理分离与化学反应,并且,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对油品识别也愈发困难,并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现如今,地沟油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天津一家地沟油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当科技被“坏人”所利用,后果真的很严重,就会成为“第一破坏力”。
要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么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提高地沟油的识别能力是有效打击不法分子的基础。卫生部进行的研究论证以及公开征集方法,是在积累“道高”,是在锻造“降魔剑”。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会给“潜伏”的地沟油以致命一击。“问计于民”,公开向社会征集方法,是广开民智,集中智慧,提炼智慧,跳出精英主宰的圈子。当民智与官智进行“物理叠加”与“化学反应”,将会加速科学合理准确的检测方法的诞生。公众的“灌水”必须的,这种“掺水油”多多益善。
科学检测地沟油方法是一把利器,但未必是“杀手锏”。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已有着很多科学的检测方法与标准,可是执行得怎么样?心知肚明。因此,千万不能“唯技术手段”,监管不力或是最薄弱环节。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一直以来是“多头分段管理”体制。有关人士直指其弊: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均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操作性。“多头分段管理”必然形成“多龙治水”格局。这种“体制性弊端”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与疯狂。
对付地沟油,除技术攻关,更要体制突破。形象一点讲,制定科学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标准是“物理变化”,而体制性变革则是“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是一种量的积累,化学反应才是质的飞跃。严格的监管,科学的监管,才是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根本之策,这就涉及到监管体制的改革与相关制度的重新设计。笔者觉得,在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的同时,不妨就如何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计于民”,群策群力,共同寻找突破口。这样或能“变废为宝”,让地沟油成为智慧的“润滑油”,体制突破的“加油站”。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