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困局 中国机会

2011年09月16日 07: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彭俊明
    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Giulio Tremonti)的发言人周二宣称,中投公司上周率团访问罗马,与特雷蒙蒂会谈投资意大利事务。此举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将救援意大利,当天美国股市受到提振,止跌收涨。而在近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愿意伸出援手,扩大对欧洲的投资。一时间,国际关注的焦点一下子自德国转向中国,似乎中国才是欧洲的救星。

    笔者认为中国救援欧洲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投资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孰重;都救援还是选择性救援;共同救援还是单独救援;救援主体是主权基金还是外汇储备;救援时机、救援方式和救援路径等。

    救援欧洲不能忽视经济利益,要重视投资收益。忽视经济利益意味着中国勒紧裤腰带救助欧洲,属于利益输送,穷国救富国,死要面子活受罪。此外,其他方面的利益也要有所斩获。首先,欧盟要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解除对华武器出口限制,给予中国正常国家待遇;其次,欧洲国家应该取消对中国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中投公司对其设立分支机构、并购和投资的限制,给予与美国企业一样的待遇;最后,中国应该通过IMF、G20峰会和其它组织给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纪律制定规则,所谓“立规矩”,避免其给世界经济带来动荡。

    都救援还是选择性救援?答案是,量力而行。在欧洲相关债务危机国中,中国可以单独救的国家是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不可单独救者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前三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债务规模不大,如希腊主权债务余额才约为3500亿欧元,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救之绰绰有余。与此相比,意大利主权债务余额约1.9万亿欧元,约合2.5万亿美元,占其GDP比例高达120%。很明显,中国救之较为吃力。而且,据意方称,中国早已持有约4%的意大利主权债,比例已经不低了。

    共同救援还是单独救援?笔者建议,单独救援。一方面,与中国高达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的外汇储备才区区5200亿美元、3400亿美元和3200亿美元,远不够救援意大利一国所需规模;另一方面,与各国协作救援,磋商时间成本较高,政治利益目标不一致,效率低下。

    救援主体是主权基金还是外汇储备?刨除汇金公司,中投公司管理的外汇资产尚不足1000亿美元,即使再从国家有关部委获得额外1000亿美元,总共不过2000亿美元,还不够救援希腊一个国家所需。可见,通过中投公司救援欧洲国家无疑是以卵击石。笔者以为,持有世界各国主权债务为主的外汇储备应扮演主要角色,中投公司可以去认购一些欧洲官方拍卖的资产或公司股权。对于外汇储备投资而言,持有收益率才2%左右的美国和德国等国债,实在不如将其用于救援希腊等国家。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25%,2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80%,即使按照德国的“有序违约”方案,投资者承担债券面值10%的损失,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超过20%,远高于美国和德国国债同期收益率水平。

    救援时机选择。全球经济刚刚自阶段性峰顶下滑,触底尚需时日。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虽然已经升至20%以上,但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在5%附近。笔者认为,欧债危机尚未见底,中国不急于一马当先,勇跳悬崖。欧洲央行数据显示,存于欧洲央行的隔夜资金一度高达1978亿欧元,央行隔夜存款规模超过1000亿欧元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不愿意互相拆借。这种信贷危机具有危机自促成性,即意大利和西班牙将会融资困难而陷入螺旋性危机。中国至少要等到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至10%以上,方可考虑是否对其进行救援。当前考虑到希腊危机已经接近最坏阶段,中国可以考虑救援希腊了。

    救援方式选择。欧洲危机国应对方法包括削减公共支出、发行国债、变卖国有资产和股权、出租岛屿、获取国际救援和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国除了第一项不参与外,其余均可参与。需要强调的是,希腊可出租一个有一定用地规模、具有优良港口的岛屿作为经济特区给中国企业使用,租赁期可以是50-99年。中国可以将该特区打造成希腊的香港,且可以作为欧洲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救援路径选择。笔者认为,中国可先动用外汇储备在二级市场收购廉价希腊国债(包括与此挂钩联动的金融工具,外汇局不必亲自出面以免惊动金融市场、影响吸纳成本,可以通过民间实体来悄悄布局),然后动用外汇储备认购希腊新发行的国债,再由中国官方出面给予希腊相应额度贷款,最后允许希腊财政部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面值并计价的希腊国债。中国可允许希腊在中国批量发行总额1000亿欧元的人民币国债,希腊可以将募集的人民币在欧洲兑换成欧元对其国债进行还本付息,也可在希腊境内交易、结算和流通,当然可以用来购买中国商品。

    总之,按上述方式救援希腊等国家,中国可以借欧债困局之机,谋取到较好的投资收益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并借机赢得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