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审计部门近期摸清了10万亿元地方债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过,地方债问题仍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财政部还提出了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四方面举措。业内人士称,这表明中国未雨绸缪,划定“红线”,防范风险,防止出现举债无度。(《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8日)
今明两年将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可是,在国家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的大背境下,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严重缩水,已变得不可持续,地方债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随时随地都有爆炸的潜在危险。
就目前而言,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后债务率为70.45%。换句话说,地方政府的综合财政实力,已远远不能抵偿其背负的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大多数政府财力与负债相比较,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状况。从地区看,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这意味着,有将近20%的市级政府事实上已经破产。
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过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领域,不仅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政府投资回报也会很少,甚至会负债风险,譬如像高铁、高速公路等,而地方融资的贷款又往往以未来的土地收益作抵押,但土地收益因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无疑给地方债务带来了巨大风险。
当地方政府还不起债务的时候,呆账增多,银行风险增加,最终要靠增加收入与减少支出来搞定。倘若从舒缓主权债务危机的视角来看,美国回旋余地比中国大,因为,美国的整体税负较轻,军费、医疗、养老等开支,都有可降空间。而中国,不仅整体税负高,增税不大可能,而且养老、教育、医疗和住房都还有很有历史欠账,除减少政府“三公消费”外,几乎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
值得欣慰的是,财政部提出,将采取四个“绝招”,来破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包括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继续抓紧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和加快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等,此举被媒体称为是,防范政府举债无度的“红线”。
尽管社会各界对财政部划定的这条“红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期待,但是,笔者觉得,“财四条”既软弱,也没有什么新意,因为,近年来,中央屡屡下发红头文件,来限制地方政府近乎疯狂的借债行为。尤其是去年国务院专门把“规范地方融资平台,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全年宏观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纷纷对各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也发出过郑重警告。显然,“财四条”只不是过去国家公共政策汇兑,所谓的“红线”,也是不带电的“高压线”,难以实现理想预期。
我想,目前惟一奏效的办法,就是制定一个严厉的问责“红线”,来倒逼政府告别举债无度,具体点讲,对各级政府的党政“一把手”,按照债务的多少,形成原因等各项因素的叠加,架构起公平公正的“带电红线”,来判定其执政能力的高低,是否可以升迁,是否该追责,甚至提起司法公诉。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