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了贵阳几家大型超市。发现由于价格较高,绿色蔬菜鲜有市民问津。最终,进驻贵阳大型超市的绿色蔬菜品牌,逐渐退出贵阳市场。如今,想买绿色蔬菜,还真有点难。(《贵州都市报》5月12日)
主要是涉及到本钱的问题。
真正的绿色蔬菜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来生长,不用大棚,不催熟,不施肥,更不打农药。这个季节种西红柿,下个季节可能就是白菜,菜农的收入就是这一季的蔬菜,不像大棚里的那种,连着茬子、并着茬子收,钞票当然要比那种按照自然规律来的翻了不止一倍。
这样一来,绿色蔬菜的价格自然也会比那些一般蔬菜的价格要高很多。别的白菜卖一块钱一斤,绿色蔬菜的价格可能就是三块钱一斤。我们平常高呼“拒绝农药蔬菜、拒绝催熟蔬菜”的伟大斗士们,在价格面前,也会败下阵来,宁可多吃点农药,也不愿意多花个人民币。
这按说是个细节性的东西,可是这个细节让我们很“绝望”。这个细节告诉我们不管理论上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妙,在现实面前,我们或许只能继续吃那些残留着农药的、被催熟的蔬菜。
我们的整个生活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流水线里,在这样一条流水线上,你吃什么、穿什么,甚至是做什么,都不是你自己所能决定的;除非你有勇气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脱离这条流水线,比如说你到乡下找块地,自己种菜自己吃。前几天有个新闻说是北大的一对夫妇放弃大都市的生活隐居山里多少年,问起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其中就有“不想自己的下一代继续吃残留着农药的蔬菜”。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普通人看来都是一种另类,很多时候不但学不来,而且还会顺带讽刺腹诽几句。
即使是把所谓的“绿色蔬菜”、“绿色生活”市场化,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律来操作,贵阳绿色蔬菜的下场也告诉我们,这些我们精心回归原始自然的东西,也只能是少数人才可以消费得起的生活。除非有一天,我们的整个社会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否则的话大多数人,仍将在社会的流水线上,被动地去接受一切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