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个税起征点改革启动之后,一份新发布的中国税负报告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税收话题的关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8日发布的中国税收风险研究报告认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
如果高税负能换来国民的高福利,那么我们相信国民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问题是,从财政支出视角看我国税负的话,福利与税收是不匹配的,究其原因是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资料表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边际税率高于我国,但由于他们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非常大,公民可以享受到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以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著称的北欧国家丹麦为例,2007年政府支出的福利性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70.25%。我国周边的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公共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也高于我国。相反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占财政支出这一比重相对较低,2007年我国这方面的数据累计不足30%。2009年中央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水平分别为7.63%、2.7%、4.52%,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极大差距。
前段时间,媒体都在热烈讨论中国的茅台在美国的售价比在国内还低的现象,这在另一个层面佐证了中国税费的沉重。货物从广州运输到北京,途中关卡林立。不仅高速公路收费贵,而且途中各种罚款也非常多。各种税费加起来,自然会推高物价水平。
沉重的税负不仅直接降低了国民的生活质量,抑制了消费需求,而且会降低经济活力和企业家创业热情,最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逃税。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一家上海的企业,一年需上缴44次税款,耗时872个小时,应税总额占毛利润的77.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特别是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纲要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年增长7%以上。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10年时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翻番,这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大幅度改革不合理的税负,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