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降价“拐点”论是大涨前的市场阴谋

2011年04月17日 08:13   来源:红网   陈庆贵
    近期,媒体上楼市降价“拐点”论甚嚣尘上,“久旱逢甘雨”的国人似乎又要准备为“楼市春天”欢呼雀跃了。然而,果真是这样吗?悬也,“麻雀还在天上飞呢”!    

    据媒体报道,近期在部分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房价呈现迅速向一线城市看齐的涨势(4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社4月7日消息称央行宣布自6日起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2011年内第2次上调利率。此间分析人士称,虽然通胀预期是引起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但加息对楼市的影响将比以往更为明显,房价拐点最快在今年二季度即可出现。这是我最先注意到的降价“拐点”论,此后这种论调不绝于耳,被媒体疯狂炒作。    

    近年来,附着一轮复一轮的调控,楼市降价“拐点”论一次又一次被演绎成“狼来了”的现实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房价拐点最快在今年二季度即可出现”的预言,至少我是谨慎的乐观。

    事实上,对所谓降价“拐点”论,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且正遭受各界多重质疑。我知道,“房价拐点最快在今年二季度即可出现”预言主要基于一线城市房价松动及央行年内二次加息两个前提推出。其实,结论是差强人意,难以服众的。对所谓一线城市房价松动,有专家认为主要是郊区房子销量增加拉低了整体均价。松动还有可能是多方人为全合谋操作的“假摔”。业内普遍对北京房价3月份环比下降26.7%这一数据表示怀疑,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业内有个传闻,有的城市的政府部门通过不向高端房发放预售证来做低成交价”。现在的降价可能是一房一价的假象。至于目下楼市呈现高达70%以上开盘降价奇观怪象,实则是业者基于发改委“一房一价”要求,迫于无奈以“先拉高标价,再放低成交价”假摔应对,导致不少楼盘成交均价低于拟售均价假象。退一万步说,就算“3月份北京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9个月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降幅10.9%环比大跌26.7%”之类信息是真,判断楼市是否出现逆转也不能单凭一两个月数据,更不能据以一个笼统全市新房成交均价来判断。再说,目下房地产商虽难说“不差钱”但确实“不愁钱”,虽然再度加息制约新房成交,但他们早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藉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据我调查发现某地房地产商利用五种手法“体外循环”筹资规避金融调控风险。资料显示,目前部分开发商资金短期仍然充裕。    

    相反,对“房价拐点最快在今年二季度即可出现”的反制因素却显而易见。首先,地方政府不愿降。按照新“国八条”要求,70个大中城市均已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令人遗憾的是,只有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稳中有降”。我不禁诘问,大多城市将该目标制定在10%左右,隐喻的究竟是降价预期还是涨价预期?暗示的到底是降价“拐点”还是涨价“拐点”?再者,开发商不想降。广东十大开发商就公开声称不会降价,还让买家不要单相思。

    以北京说事,有业界人士分析北京楼市趋冷真相时指出,除了清明假期影响,央行二度加息再增购房者买房成本,此乃4月上旬楼市成交萎缩重要成因。此外,4月上旬低价入市楼盘稀少,房价尚未达到购房人心里价位。北京市公布2011年度房价调控目标强化了房价将转入下行通道预期,“二季度房价将出现拐点”的预期又使不少购房人将购房计划延后。由是观之,一线城市楼市房价松动,与其说是政策作用和楼市表现所致,毋宁谓之降价“拐点”论影响使然。    

    相反,我从当下调控形势和楼市表现中看到的是,涨价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拐点”行将到来的凶险。自国家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遏制”以来,二三线城市就成为众多房企和炒房客“盯梢”的“香饽饽”,二三线城市房价疯涨直逼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在一线城市取得的初步成效正面临“东边打渔,西边放生”的风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福州、厦门、郑州、洛阳四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超过1%,分别排在前四位,另外它们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也均超过1%。数据显示,福建、河南领涨2月全国房价涨幅。“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4月13日晚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做出这一判断。    

    针对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国务院4月初启动的八路督察行动正在各个城市铺开。这是历次楼市宏观调控以来,中央政府开展的规格最高、决心最大的一次督察行动。此次督察显示出中央对各地此前阶段性调控力度空前加强。我想提醒督察官员,督察中也应对楼市降价“拐点”未到,涨价“拐点”先来的风险保持足够警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