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房价调控证明经济学国情主义的失败

2011年04月01日 10:24   来源:南方日报   朱迅垚
    各地在“国八条”出台之后经过一个漫长的缄默期,终于陆续公布了各地今年房市调控目标,除一个要求“稳中有降”的北京之外,大部分城市的调控政策无一例外都选择与居民收入和GDP增长挂钩。这真是富有戏剧色彩的一幕,地方政府仿佛一个个聚在一起商量过一样,否则怎么能如此步伐一致、调门一致呢?

    我在好几次评论中都对此轮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持保留态度,即使“国八条”出台之后媒体一片鼓噪,即使房产市场人士纷纷声称准备过冬,即使那些房价调控的主降派学者、评论员充满信心。原因在于,市场人士处于二级市场,这个市场相对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但房市的走向不仅与二级市场有关系,还与土地市场及与之牵连的相当多衍生市场有关,因此他们对市场判断缺少宏观视野。而学者的信心在我看来是“单纯的只有信心”,这个信心仅仅来源于那一纸“国八条”以及背后看上去强悍的政府权威。但我们知道,不管对政府有多大信心,房价的涨跌本质上还是需要经过市场,而政府到市场之间的作用链条又是何其复杂,何其难以预测。

    难以预测的最重要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央与地方的不一致。“国八条”之后出台的“京十五条”让人们似乎一度看到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令的执行力,让他们觉得这一次“来真的了”。因此,在“京十五条”中引起争议最大的“限购令”大辩论中,不少市场派学者倒戈成了国情主义者,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既然政府能够下如此决心,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要能够实现房价调控的最终目标,可以不惜采取一些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

    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式绥靖政策,只要打出国情论的牌子,一切早已被人类证明的知识、规律、常识都可以被抛弃、被怀疑、被篡改。中国经济即使有自己的模式,也是在尊重基本经济学规律基础上的中国模式,因此,真正为中国前途着想的国情论也应该是在尊重基本规律基础上具体分析。现在,各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目标再次证明国情主义的失败,证明知识分子绥靖政策的天真。学者、媒体不遗余力地为房价调控支招,地方政府却像戏弄他们一样搞出这样的方案:允许房价涨幅与GDP涨幅一致,与居民收入增幅一致。需要怎样的“智慧”才能想出这样的方案?难道当那些经济学家都是傻子么?房价的涨幅和收入的涨幅能够成正比关系吗?假如以GDP增长为10%计算,一套一百万的房子涨10%就是增长10万,又有多少人的年收入一年能增长10万?没必要计算,因为这关系不到智力问题。“国八条”早就下达到各地,为何地方政府就是不执行?这样的执行力又何来政府的公信力?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各有各的难处,这是所谓的国情,但任何难处都不是理由,因为所谓的难处其实就是冲破地方利益体的束缚。国情派知识分子已经够宽容了,否则他们不会如此支持政府的此轮调控,甚至可以为了达致调控目的违反经济学原则,他们就是地方政府最大的、最善意的支持者。如果地方政府接下来不改目标亦即没有实质性的房市调控措施,只会失去他们最后的支持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