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狂赚2650亿需辩证看待

2011年03月31日 15:13   来源:大河网   吴睿鸫

  连日来,三大石油巨头先后公布了去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三大石油商利润总额高达2649.91亿,折合每天净赚7.3亿元。三大石油巨头引以为傲的“喜报”,引发了网友热议。至此,三大石油巨头全部公布了财报。“几乎是全中国每人每天给他们交6毛钱。”面对三大石油巨头引以为傲的“喜报”,一位网友发帖质疑,三大石油商如此巨额利润对老百姓来说到底是喜还是忧?(《北京晨报》3月29日)

  三大石油巨头在面临成品油价格即将上调窗口期,来宣扬这张成绩单,不仅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涨价的时间节点又要马上到了,而且也会让众多有车一族的脆弱神经紧张起来。

  我觉得,倘若单从数据笼统地看,的确令人欣喜若狂。但是我们辩证地分析一下“三桶油”的盈利结构、红利流向以及付出的成本,就不会轻易自鸣得意,骄傲自满。

  先从赢利结构来讲,“三桶油”除中海油超过半数以上利润来自于海外之外,中石油和中石化绝对部分利润均来自于国内。问题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部分是靠去年石油产品涨价取得的,高通胀率也给这两大石油集团增长利润帮忙不小,除外之外,还受惠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带来的利好。显然,这样的业绩,看似成绩斐然,实则市场竞争的“含金”成色严重不足。

  倘若从三大石油巨头红利流向的视角来观察,作为大部分普通百姓,由于不懂深奥经济理论,大都愿意站在微观的视角,关注央企业上缴红利的细节,以及具体流向。现在问题是,我们只知道,稍有一点困难与压力,就哭着向国家要“奶”吃。早在2005年和2006年,中央财政就曾分别给予中国石化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2008年中石化更是拿到了503亿元的补贴“大红包”;我们也知道中石化安装了1200万元的大吊灯,以及用“公家”的钱来集资盖房;最近《证券日报》一篇题为“中石油职工平均年薪13.4万,管理费用日均3.3亿”的记者报道文章,又让公众知道了石油员工的天价薪饷与高昂的行政管理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三桶油”的2650亿利润的背后,我们究竟付出多大的代价和成本。一方面,特别是垄断央企利润的猛增,不仅加重了公众的经济负担,而且也抵制总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弱,国有企业强,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稍加分析就会明白,强大的石油巨头在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难道不会受到挤占和排斥吗?譬如,受垄断压迫最为严重的民营中小油企,近年来,由茁壮的成年男人日渐变成了“侏儒男孩”:1998年时的3340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目前只剩下100家,民营加油站也从5.63万家锐减到3万家,民营油企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税由原来的1000多亿元滑落至400多亿元。

  而且,“三桶油”不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由行政权力与国家资本联姻,生下来的“畸形儿”。可以想象,这种背景下的垄断,能创造出什么样公平和谐的竞争氛围来。所以,笔者觉得,近2650亿元三大石油巨头利润中,通过企业自身完善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挖掘内部潜能而实现的,可能少的可怜。

(责任编辑:李焱)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