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解"气荒"越涨越"荒"

2010年11月15日 10:47   来源:东方网   池墨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资源节约,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决定适当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完善天然气相关价格政策和配套措施。”国家发改委针对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宣言”,拉开了新一轮全国性气价上涨的序幕。(11月15日《经济参考报》)

  首先,涨价确实可以有助于降低供气企业的成本,提高供气企业的利润。而因为有钱可赚,所以,发改委也就不必担心供气企业以亏损为由,挟“气”而令市场,以“气荒”来威逼用户。但是,涨价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在治本之道,也不是解决“气荒”的治本之策,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供应,缓解供需矛盾,保持供需平衡,一些生活必需品恐怕只能越涨越“荒”。就像成品油一样,虽然价格在不断上涨,一次次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却仍然面临“油荒”一样。

  涨价只能让供气市场越涨越“荒”!

  用涨价来调解“x荒”,这种思维是国内价格主管部门的“杀手锏”,除了涨价以外,价格主管部门面对市场矛盾,是束手无策,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失望,因此,发改委也被人冠之为是“涨价委”。每当发改委出来发布调价信息,总是“涨”字当头,鲜见有降价的,而发改委的涨价理由归纳起来,无非有那么三点:一是企业“亏损”,必须涨价!二是有利于节约能源,最好涨价!三是可以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只能涨价!

  在发改委的“涨价观”下,国内物价是“涨声”一片,水、电、油、气价格不断上涨,让人越来越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可以说,当前的物价上涨,已经到了让大多数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地步。然而,发改委却并不体察民情,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称,“中国民众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而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实践证明,多年来我国GDP和物价上涨是很平稳,物价能够控制在群众承受范围之内”。我们不知道,“更高的物价上涨率”是多少,也不知道“能够控制在群众承受范围之内”是什么概念?我们想请教一下王秘书长,物价需要涨到什么水平,涨到什么时候?最好能让老百姓能够有个盼头。我们也想请教一下周副司长,什么叫“能够控制”?所谓的“控制”是不是就是“涨价”?什么又叫“群众承受范围”?难道非要等老百姓用不起电、喝不起水、烧不起天然气,才叫“承受范围之外”?

  近年来,水、电、油、气等与民生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共边生活产品价格不断攀升,抬高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增加了民众的生活负担。然而,每当遇到价格问题,发改委总是想着如何为企业“解忧”,如为解决石油企业“亏损”,上调成品油涨价;为解决电力企业”亏损”,上调电价;为解决供水企业“亏损”上调水价等等!却不想着如何为百姓“排难”,只是一味地上调物价,这让中国民众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生活日趋艰难,也一次次挑战民众的忍受耐力。

  然而,面对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发改委官员却建议,老百姓“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认为当前高涨的物价仍然在“群众承受范围”,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建议发改委官员多到基层走一走,多到底层进行“访寒问苦”,看看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否能够承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看看这些高涨的物价,是否还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国今冬可能出现的“气荒”,请注意只是“可能出现”而非已经出现,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拥护增加,导致天然气消费增加;二是由于我国自身储量严重不足,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三是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导致天然气成本随着国际市场行情出现波动。应该说,这些原因,与价格因素的关系很小,换句话说,涨价并不能解决“气荒”问题,相反,还可能导致越涨越荒。

  一些与民生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共产品是否涨价,应该由公共产品的成本来决定,既要保证这些公共产品的“市场属性”,也要保证这些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而非完全由“供需矛盾”来决定,因为以涨价这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市场供需矛盾,只能导致市场越涨越“荒”,也会让民众越来越慌!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