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渤入疆”更应论证不可行性

2010年11月13日 08:21   来源:武汉晚报   沈峰 市民

  近日,新疆举办“海水西调”论坛筹划引渤海水入疆,专家预言这一项目6年内即可实现。目前,内蒙古发改委与辽宁发改委已经针对该项目立项,一期总投资628亿,5个工地已经开工。面对天价成本,项目方回应,“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我们不会做亏本的生意。”(11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海水西调”究竟可不可行?在论坛上,专家们就盐碱化、能源、资金、水汽损失估价、冬季运行等方面问题,做了可行性论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改变西北地区干旱恶劣生态环境,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图景呀!作为新疆人,我从情感上说,期待“引渤入新”,改良沙漠。

  但是,理性地看,对于“海水西调”,专家不能只论证可行性,更应论证不可行性。

  目前,虽然专家提出以8米口径玻璃钢管输送海水,不知专家计算过没有,这一流量相当于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量的多少?要知道,两大河和无数条小河往新疆沙漠里注入了N万年了,也没见良田。而不让海水直接流入沙漠,就只能建造大型的蓄水池和水库、防渗渠。然而,新疆属于地震多发地区,一旦地震对输送海水的玻璃钢管和蓄水设施造成破坏,海水自由奔流,必然会加重新疆土壤的盐碱化。

  再者,有设想是将海水输送至内蒙古淡化后再引入新疆,但是,海水淡化后的价格贵到每吨10元。要知道,即便富如中东的沙特,严重缺水,也不敢大量使用淡化海水,因为成本太高。

  其实,“引渤入疆”的计划一报道,国内不少水利专家与环保人士都认为,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不切实可行。

  但是,最新消息,内蒙古、辽宁已经针对该项目立项,这是为何?立项意味着在设计和论证阶段是专家获益,在征地、勘探、治旱、卖水等阶段是政府各个部门获益。作为公共、公益项目的“海水西调”,在初始阶段,就蕴含了经济利益的角逐,这一造福西部的宏伟构想就被打了折扣。

  从中国的东端往最西端新疆输送海水,如此设想很有勇气,但要付诸实践,更需要科学论证,避免跌入浮夸的陷阱。当年的大跃进、亩产万斤粮不都是专家们大胆想象,不经论证的标本吗。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