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亟待适应价格上涨形势

2010年09月21日 12:14   来源:农民日报   鲁威

  四大乳业上市公司近日都公布了半年报。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四大上市乳企共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47亿元,同比增长17%。但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普遍下降,个别企业出现亏损。原因是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增长,降低了企业利润率,目前的营业收入增长靠的是推广了一系列的“高价产品”。舆论普遍认为,乳企承受的成本压力亟待缓解。笔者认为,当前形势对于乳企发展乃至奶业发展极为关键,乳企亟待适应价格上涨形势,在扶持生鲜乳生产、培育消费市场等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国乳业进入和谐发展轨道。


  首先要认识到,在持续一年的生鲜乳价格上涨过程中,奶农或者说养殖环节并没有实现普遍赢利。本轮生鲜乳价格上涨的首要因素是大型乳企为保障质量安全,减少了从散户奶农手中收奶,主要收购规模化牧场的原奶。据统计,目前,散户奶农的生鲜乳价格在每公斤2.4-2.5元,比规模化牧场低1元左右,这加剧了原料成本涨幅,这也是乳企推动规模化养殖必然要付出的成本。全国生鲜乳收购平均价现在是每公斤2.9元。其中,规模化牧场的生鲜乳价格在每公斤3.3-3.5元之间。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生鲜乳价格最高时不过每公斤3.1-3.2元。也就是说,生鲜乳目前的价格正是乳企自己推动的,也是奶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无法与大型乳企“拉上关系”的散户奶农,收益状况没有改变或许还有所下滑。有调查显示,内蒙古散户奶农在两年前生鲜乳每公斤卖到2.9元,现在就近卖给小企业只有2.2元。而两年来,饲料成本涨了一倍多,导致散户奶农纷纷退出。因此,原料奶不足成为奶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石家庄市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将9月份石家庄市生鲜乳的收购参考价格上调为每公斤3.5元,最低保护价为3.35元,最高限价为3.65元。这是保障奶源安全和质量安全的明智之举。


  其次要认识到,在这样的形势下,乳企必须转变营销模式。上半年,蒙牛、伊利等企业都曾对外承诺产品不涨价,于是不约而同地走上了“隐形涨价”的道路。被标榜为“高技术含量”、“功能性产品”的新产品成为唯一工具,把本来就令人眼花缭乱的乳制品销售柜台挤得令人无处下手。一些传统乳品,虽然没有涨价,但也“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又一次损失了好不容易折腾起来的市场诚信。蒙牛就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虽然原辅料价格上升,但通过提升高端功能性产品的比例、积极优化产品组合等措施,有效抵消了原奶价格上涨的影响,保持整体毛利率稳定在26.2%的水平。这只比去年上半年原奶价格低位运行时降低了0.5%。高端乳制品研发已经成为大型乳企的既定策略,有的高附加值产品已经占企业产品的40%,有的高端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然而,广大的消费者更需要的是牛奶中最基本的营养元素而不是“附加值”,如果乳企都走上的新的同质化道路,必将重蹈覆辙。原料奶涨价了巴氏奶不涨价,这就让消费者不放心了。企业如果都放弃了巴氏奶,就等于放弃了乳业发展基础。伊利液体乳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增加28.9%,但营业成本却增加了38.5%。说明,目前乳业的经营思路是不可持续的。


  和国内乳品市场相比,国外市场相当成熟,原因就是企业利润率低而稳。但我们的大乳企现在却琢磨搞海外扩张,想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把低成本的产品卖进国内市场。已有企业尝试无果,说明这条路不适合我们。中国乳企应该走什么路?不能把眼睛盯在高利润上了,不能再靠玩花样来经营了。蒙牛开始推行生鲜乳收购以质论价体系,说明企业已经认识到,目前在我国,乳业发展还是不能放弃散户奶农,还是要在品质上老老实实做事。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