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天灾”的水里,思考失职者的责任

2010年06月30日 07:50   来源:红网   李晓亮

  雨一直下,气氛难以融洽。下雨现已成南方头疼的问题。市民当街捕鱼的图片,让人震撼。洪灾,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年入夏,南方都会面临大考。最终我们总能战胜天灾,将灾害降至最低限度。

  不过,有时我们不忍用“多难兴邦”这个词,因为事后证明,部分损失并非全由天灾造成,而只因我们防范不力。乃至天灾过后查找人祸,一度流行。此次水灾也不例外。

  暴雨背后,有没有“人祸”魅影闪烁,引人关注。经过连日奋战,江西抚河唱凯堤提前三天成功合龙,自然令人欢欣鼓舞,这是抗洪战士分秒必争取得的胜利。只是,欣喜的同时我们也没忘记大堤失守,或也有公权失责之处。

  媒体曾报道,抚州官方曾表示唱凯堤设计标准为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但因资金短缺,多处堤岸并未达标。堤坝存在的漏洞正是负有监管之责的公权部门的责任漏洞。公共责任的纰漏,可能放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加剧损失。

  广西也通报称,问责了数十名在抗洪中玩忽职守官员。同样,被暴雨所淹的云南省马龙县,据传也有类似问题。有当地居民称大雨前一房地产工程挤占河道,导致洪灾。这种说法随后被马龙县建设局书记否认了。他说主要还是因雨量大,超出泄洪能力。

  这种“天灾论”我们当然很熟悉。我们也愿意相信,灾难主要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所致。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灾难中进行有益的反思:如何以根本性的防灾举措,以制度性的进步来弥补在灾难中所失去的。今日所失须以明日所得来补偿,如此,多难才能兴邦。而在此之前,需要打破一个魔咒,那就是“在天灾中找人祸往往一找一个准”的怪象,打破民众的惯性质疑。

  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公职部门树立“生命至上”的文明法则,行政力量更需将“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政治伦理。只有如此,邱启明才不会有因在抗灾连线中打断官话而出名的机会,因为所有官员都和这位主持人以及全国民众一样,只挂记灾情而不会讲一句多余的套话;只有如此,马龙县才不会出现“因房产工程挤占河道”的民众质疑。因为,严厉监管之下,房产项目和防洪设施“抢道”的荒诞,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老百姓完全丧失这种质疑的机会,自然也能杜绝官方紧急出面辟谣的尴尬了。

  多灾多难,并不能将我们打趴下。在对灾难的承担中,我们一再获取关于自身命运的密码。创伤带来的痛感,要转换为文明和制度的累进,反思就不能止于“天灾论”。没有公共投入的欠账,没有因资金限制而不达标的大坝,没有公职人员的失责和渎职,天灾就并不可怕。

  对于南方城市“水浸街”的痼疾,也并非无药可解。雨果曾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光鲜现代的外表下,那些落后的城市排水系统需要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不能让一场雨,就将城市的现代外衣淋得湿透,更不能让民众狼狈地泡在雨中,猜测到底有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