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风险必须区分“天灾与人祸”

2010年04月15日 15:01   来源:东北网   武 洁

  卫生部官员近日呼吁公众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因为目前人类对于血液的认知仍然是十分有限。他表示在1995年之前,献血时所筛查的项目就没有包括HIV。而且直到目前,即使用最科学的方法、最灵敏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出一些病毒。

  既然连最科学的方法,最灵敏的仪器都有可能无法检测出一些病毒,卫生部官员有关“血检有盲区,输血需谨慎”的呼吁,不仅相当客观,更是发自好心和善意。事实上,尽管人类的认知在不断取得进步,但是,与大千世界众多未知的事物面前,人类的认知实在是相当局限,甚至还有可能存在误区。即便是对于人本身的生理,也同样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这个时候,承认无知,其实不必为之羞愧脸红,作为一种客观务实的态度,倒显得相当可贵。

  即以血液为例,尽管输血在治疗,尤其是医疗急救过程中被普遍采用,很多时候,输血是否及时甚至直接决定着生命能否被挽回。但是,医学对于血液其实还有不少未解之谜,更存在着认知的盲区,这个时候,血液制品的使用,输血治疗方式的采用,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蕴含有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卫生部官员呼吁公众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不仅是必要的风险警示,更不失为负责任的态度。

  不过,如果输血的风险的确是由于认知的局限所导致的,有了卫生部的风险提示在先,公众当然应该表示理解。毕竟,医疗机构并不万能,连医学都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打包票的事情,公众当然不能强求医疗机构去超出它们的能力极限。但是,假如“输血有风险”从此成为一个筐,任何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以及输血导致的感染事故,都往这个筐里装的话,与其说是客观务实的负责态度,毋宁说是对责任的逃避与推卸。不仅如此,“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恐怕还不能仅仅向公众呼吁,这个意识其实更应向医护人员传递,毕竟医护人员才是治疗与急救方案的主导者,确保医护人员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使用血液制品,其实才能真正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治疗和血制品滥用。

  医学的确还存在认知的局限,输血也的确蕴含着风险,但“天灾”与“人祸”显然应该有个清晰的划界,“认知盲区”也并不能成为卫生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医疗本身的高风险性,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才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