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光明观察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邱林的文章,文章说虽然中国保持了持有美国国债第一大国的地位,却对国内经济发展,特别是提振国内消费没有什么好处,也对改变中国人“不敢消费”、“不敢花钱”的局面没有任何帮助。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总量的35%,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存起来。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全球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现象。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
最后作者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说实际上,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无路可走。要知道,励民创富,藏富于民,还富于民,乃建立内需驱动型经济体的关键。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政府决策层应再举拉动内需之大旗,并始终奉如下原则:减持而不是增持美国国债,用购买外债的钱更多地还富于民。政府可以将购买美国国债的钱以“切分蛋糕”的方式分给百姓。通过“切分蛋糕”的形式,可以直接刺激需求或者增加收入,经济将被改善。
从文字里沃感觉到邱先生的言外之意大抵是要分外汇储备了。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国人甚而学者就很不少,玫瑰石的谢国忠、北大的张维迎都提过这样足以雷死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应该拿巨额外汇储备刺激内需或增加民众财产收入。
但事实却是,这是对外汇储备的经济学意义的严重误解,事实上在这些学者们眼里外汇储备就是外汇储蓄,于是也就有了这些作家和学者们雷人的鼓与呼:把外汇储备直接分给百姓。从情感意义来说,这些人的普罗思想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但他们却偏偏忽视了一个外汇储备在经济学里的最基本定义。这里首先需要我们厘清的一点的是外汇是什么东西。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综上所引,我们可见外汇储备只是一种支付手段的备付,是央行代管的对外财富的索取权,并不是一种国民财政资产。当前的汇率制度已经决定了,我们的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通过结售汇制度转换成人民币,最终已形成了国内财富和购买力。现在央行手中的那些储备是对进口或债务清偿的支付准备,以备国内实体对外之需。央行是无法在自己手中把外汇换成人民币的,央行持有储备只供国内部门需要时回收人民币卖出外汇,同时进行内部货币供应量的释放对冲。而邱先生及张维迎、谢国忠们的以外汇储备平分给民众的提法则是明显的犯了金融学的常识错误。
虽然我们亦认为我国政府当前所行之汇率政策确有改革之必要。我们甚至认为当前所行政策事实上是我国通货膨胀隐患的制度性障碍所在——以我国现行汇率政策,既意味着我们每赚取一美元就得在国内发出相应的6.8元人民币予以对冲——这就意味着我们赚取的美元越多,在国内为对冲而发出的人民币也就越多。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通货膨胀无他解,唯货币发行过多之故耳。亦正是因此,我们一直就认为当前的汇率制度有改革的必要,我们亦曾做过诸如藏汇于民的建议,但藏汇于民绝不是平分外汇储备,而是改由政府主导为民间主导。
也正是基于此,我认为我们的学者和作家在谈外汇储备的时候,还是有将外汇储备与储蓄的差异有搞清楚之必要的,否则实是误导普罗。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