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封丘县强力复活污染企业意欲何为?

2010年05月12日 07:59   来源:沈阳晚报   张沛灏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化工有限工司2008年年底被勒令停产,2009年2月,当初将封丘县化肥厂低价出售给黄河化工法人代表黄金慈的封丘县委书记李荫奎落马,之后,黄金慈被罢免省、市、县人大代表资格。然而自今年3月起又开始违法生产甲醇。5月7日,封丘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该工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名县政府干部表示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成立,真实用意是“防止老百姓告状”。(《中国青年报》5月11日报道)

  一个被上级政府勒令停产的污染企业,一个官商权钱交易的产物,一个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百姓身体健康、为群众所痛恨的企业。没有想到,在当初权钱交易对象双双倒台之后,在关停了一年多之后,竟然又起死回生,又在继续祸害百姓。而且还被当地政府当作掌上明珠加倍保护,真是咄咄怪事!

  难道封丘县政府的官员都是天外来客,不知道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难道封丘县政府的官员都是世外高人,不知道生产甲醇污染严重?难道封丘县政府的官员都百毒不侵?仔细想来,这些猜想都不是的,那么河南省封丘县政府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笔者不揣冒昧,对封丘县政府这样做的劫机和目的来一个妄加猜测。

  中国有句俗话:人无利市,谁个早起?孟子也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据此推测,封丘县政府这样不惧百姓舆论的诟病,不理上级政府的决定,不管当地环境的恶化,不顾当地百姓的健康,一意孤行把污染企业复活肯定是与金钱、与暴利有关!他们的目的其实很具体、很明确,就是要把这家污染企业建成摇钱树,办成聚宝盆。让GDP上去,让财政收入增加。这样,政府官员表功底气就足一些;获得提拔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用钱时也宽松一些,在公款吃喝时也大方一些,在公款旅游时也豪爽一些,在购买公车时也豪迈一些。甚至在报销那些见不得人的发票时也从容一些。

  当然,是不是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有没有幕后成交的黑幕?有没有官员像已经落马的,被查出受贿780万元、贪污8.4万元、接受礼金553.7万元的前封丘县委书记李荫奎那样与商人有权钱交易的?外人都不得而知。笔者也不敢妄加猜测,只好存疑不说。相信有关方面最终会给公众一个明白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延伸阅读
  • ·该保护谁?(图)    2010年05月12日
  • ·撼山易,撼污企难?    2010年05月12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