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橄榄社会,重要的是公平

2010年04月20日 08:00   来源:钱江晚报   李晓亮

  橄榄是个美好的意象。和平鸽衔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同样,橄榄型社会结构,也是社会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标志之一。所以,本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提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引起网友强烈共鸣。

  若把社会比作人体,社会结构就像骨骼一样,是支撑社会运行的主心骨。对社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社科院于建嵘教授认为,即便民众广泛参与,且执政者也具备真正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下定决心改良结构,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也需三十年。

  三十年能锻造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橄榄型社会吗,三十年能衔来一枚“社会橄榄”吗?从目前情况看,或许还过于乐观。仅仅缩小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趋势,抚平因此带来的社会断裂,弥合各种社会不公导致的情感裂痕,三十年时间都够呛。

  但是,任何问题都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只要真有决心和诚意。三十年不够,我们愿意再等三十年,只要我们的等待最终能换来等值的价值和利益。如何祛除权力和司法不公的积弊,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在此专门说说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益均衡的问题,讨论一下贫富分化如何才能不显得那么扎眼。

  就以最让人纠结的房子为例,中央日前下令,可暂停第三套房贷,以遏制炒房。暂停三套及以上房贷,是继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之后,国务院打击投机炒房的又一重拳。而个人住宅消费税或也即将开征,上海、重庆已成试点。

  组合拳效果似乎立竿见影,几大城市都出现了抛售潮,据说深圳有人一下子抛了600多套房,北京也有温州炒房客挂了20多套,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现状:穷的,连房奴都当不起;富的,买房像逛菜市场,而且借助炒房可以富上加富。而在其他领域,这种马太效应一样显眼。用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的话说就是,吃亏的永远吃亏,占便宜的永远占便宜。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只有解决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才有可能形成健康而有活力的橄榄型社会。可以参考外国:有的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也不小,但人家的税收杠杆很好使。税前差距再大,税后立即锐减。再把税收更多地用到穷人身上,辅之以完善的社保体系,贫富鸿沟就更小了。

  而我们却有难言之隐:富人因为监管难,或非法逃税,或合理避税,征税很艰难,好监管的工薪层却是该交多少是多少,因此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和腹诽。而且外国还有国民收入记录制度。年入5万和年入500万,都清清楚楚;500万的按500万的标准纳税,5万的按5万的纳。贫富分化就由不可治理的状态转变为可治理的状态。

  只有让吃亏的不会永远吃亏,肯奋斗的就会有出头之日,这样的社会才会给人希望,才会有竞争力,橄榄状的社会结构也才能最终成型。只要希望在,至于这需要三十年还是五十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