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大理唐代建筑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此前文物部门下发两次停工通知,但施工方都未理会。而交通局赵勇超书记则称“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现在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洱海刚遭遇破坏性开发,大理名片被无情摧残,其另一处风景,也是古文化之一的唐代建筑龙首关此时也变得面目全非。事实上,不独云南,各地都发生过历史文化遗址遭遇城市化进程的无情清洗,不少已经沦为永远的传说,让人痛心疾首。中国历史文化深厚,不同的文化气息演绎着不同的经典,也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篇章,这本身便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足矣让人景仰。可为何不少地方却对这些文化本身熟视无睹,甚至加以摧残呢?
答案不言而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相关部门急功近利的思想作怪,盲目的GDP崇拜。当维护历史文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时,相关部门便开始“动脑筋”,要么除之而后快,要么将其改造得面目全非。前者自不必言说,古文化被摧残的事迹早已屡见不鲜,至于后者,最刺眼的莫过于“东方威尼斯”、“东方巴黎”、“东方纽约”等称呼,还有的便是张家界更名阿凡达一事,从中完全可以窥视当前我们对自身文化保护意识的薄弱。只见崇洋媚外,只有GDP,毫无半点文化保护的影子。
《法国商报》在回顾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时曾如此描述:“一个世纪以来,充满魅力的中国建筑和城市逐步消失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境外媒体的评价是如此中肯,又是如此切中时弊。反观我们自身,交通局赵勇超书记说“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现在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真相是这样的,文物保护也不过是个幌子,所谓的法律保护也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诚然,这只是一些文物部门,可却足以看穿当前文物之所以屡遭破坏的根源,一切的一切,“钱”才是真正的幕后使者,才是一切的敲门砖,自然,也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很明显,对于金钱的畸形崇拜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于古文物的任意践踏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时常有人将XX工程美化为“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可事实上,当前很多城市规划已经完全是“功在自己,利也在自己”,只为政绩,只为面子,只为有能够拿出来看得见的可以让自己高升的“材料”,而这一切,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这背后的行政意识十分可怕,而更深层次的缘故还在于当前提拔机制弊端重重,有必要自内而外进行一番彻底地改革。
事实上,在欧洲,对于古物的珍惜程度让人景仰。据报道,在法国巴黎,谁会知道,这座世界浪漫之都,其城市的古老,包括道路、屋舍、桥梁甚至墓园,都给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之感。须知,这里也经过法国大革命,也拆除过巴士底狱,国王、总统也更换N次,可其历史文化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正是诸多外国游客向往巴黎的缘故,有一种文化的底蕴与美丽来自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哪怕吸收外来文化,却依然不改自身文化底蕴,巴黎这张名片,足以成为我们借鉴的样本。
此外,破耐人寻味地是,有报道说山西大同市拟投入100亿元还原古城风貌,还有南阳也准确花费巨资重建卧龙岗。这就颇为吊诡了,一方是对历史文化的无情摧残,一方又是千方百计复原历史文化,如此搞笑行径的背后依然是“文化搭戏经济唱台”主导,而这一“毁”一“建”中,利益的博弈尽显无疑。突然想起“裸体纤夫”的幽默,可以设想,假如相关部门不对历史文化有很好的措施与政策,那么只会催生更多的“裸体纤夫”式畸形的历史文化还原现象。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