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的消息让人触目惊心。中粮集团大米部相关负责人22日表示,“此次旱情对于国家的整体原粮价格肯定是有影响的,可能会导致大米市场的涨价。”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等地已经出现大米价格上涨现象.(3月23日《新京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米价上涨,哪怕仅仅是作为一条“消息”,也可能冲击百姓的心理,甚至在误导人们的通胀预期,进而致使物价的普遍上涨。
如果米价上涨的预期真的被应验,后果会很严重。除了可能会给人们造成损失外,城市低收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为今之计,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应急,一要长远。
所谓应急,就是政府将手中储备的粮食抛向市场,以此平抑粮价。需要强调的是,那些大型的粮食央企,应该在当前大旱的背景下坚守社会责任,而不要一味把米价上涨看作增加利润的机会。
所谓长远,是指面对大旱带来的巨大损失,有关部门应痛定思痛,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补上过去的欠账,所谓亡羊补牢,尤未为晚。毕竟,“若干年不遇的干旱”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而战胜“若干年不遇的干旱”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因此,对“西南大旱可能影响全国米价”的消息,有关部门应视为一种严重警讯,不宜等闲视之。应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避免米价波动对当前宏观经济产生不确定性的冲击,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为经济的平稳增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