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杜德印在北京团首次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建议: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而非只给穷人建保障性住房。杜德印进一步提出,可以借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城市建房尝试国家提供土地、房钱由老百姓花的办法。根据市住建委主任隋振江提供的数据,北京市的建房成本每平米不过3000元。
在北京商品房均价已达到每平方米1.7万元的情况下,杜德印代表的提议如果得以推行,北京市的购房成本大约可以下降五成。对杜德印代表的提议,我们不应该吝惜掌声,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在牵涉重大民生、引发汹汹民议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上,政府出土地、百姓掏房钱的提议明确了一个重大概念——土地归全民所有,因此国家提供土地属于履行或归还土地的全民所有权或使用权。因此,该提议于法有据。
其二,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产权明晰。然而,过去恰恰在资本最容易集中、价格最容易操纵、百姓最易感知痛苦和焦虑的房子问题上,产权最模糊。通常的模式是,土地归国家即全民所有,然后交由地方政府专营,在“招拍挂”产生溢价、培养出大量“地王”后,再加以缺乏透明的建房成本高价卖给百姓。这样,既搞乱了地价,也搞乱了房价,还让许多包括央企在内的“地王”不务正业。这实际上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粗略地算一笔大账,就可以明白政府出土地、百姓掏房钱的合理性及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如同一缕阴云中的阳光,当我们审视房地产市场的现有利益格局后,很快就会发现知易行难。首先,“卖地财政”已经作为很多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沉淀下来。如果土地不用再卖而是由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那么“卖地财政”势必破产。这不仅会使仍受制于GDP政绩的地方政府无所适从,而且会减少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寻租空间。因此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不会有太多积极性。除非物业税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税基培育出来。即使那样,由于短期收益降低,地方政府也缺乏动力。其次,“地房分离”提议将使房地产业进入微利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之前具有暴利特征的该行业会就此沉默不语。即使开发商们愿意地价下滑,也一定会调动强大的谈判能力以各种名目维持建房成本上的暴利。
只要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政府考核的重要作用仍然存在,“地房分离”就仍然只具有理论意义,难以推进。从这个角度讲,“地房分离”将面临调整经济结构这一重大挑战。但这是挑动现有不合理房产利益格局的必要前提。
(责任编辑:年巍)